A腸道01
A腸道02
A腸道03
A腸道04
中國水產頻道報道,前不久剛報道了石斑魚標苗中的腸道微孢子蟲病(microsporidiosis)導致的白便瘦身,這不,又檢測到珍珠龍膽中苗的球蟲病。
福建漳浦一朋友高位冬棚池樣子的珍珠龍膽中苗,一個月來出現慢性死亡,每天死亡相差不出3條,都是18-20條左右,已經損失3成,水質無問題,送到附近水產藥店也看不出所以然,用大巴托運2條到實驗室,檢測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有養(yǎng)石斑的,有這癥狀要注意一下了。
兩條魚,分別標為A和B,兩條都很消瘦,外表看有些像微孢子蟲導致的消瘦,但沒有那么嚴重,A條解剖可見脾臟和腎臟腫大,腸腫大一倍,后腸稍多積液,少量白便,濕片鏡檢白便,可見少量大胞囊狀物,和極大量細小顆粒,這種顆粒與常見的白便顆粒還不太一樣,一般白便顆粒為細小圓形顆粒,而這個略為梭形,當時只是感覺這些顆粒有點怪怪,也沒有微孢子蟲那么大,也沒有鏡檢到微孢子蟲的包囊。
而B條魚腸道由于膽汁原因有些發(fā)綠,其肉眼也沒有發(fā)現什么明顯異常。養(yǎng)殖那朋友說他池邊解剖時發(fā)現內臟有白點,但這兩條沒有。
A條從肝臟后腎分離到大量優(yōu)勢細菌,從菌落特性看應該是美人魚發(fā)光桿菌,也就是以前的巴斯德桿菌。盡管只有一條魚有明顯細菌,而且朋友也發(fā)現有明顯內臟白點,當時還是建議朋友按巴斯德桿菌病處理,只是心里一直有個疑問,巴斯德桿菌病并不瘦身的。
A腸道內容物
B腸道
A條
B條
隨后2天有空吉姆薩染色一下內臟和腸道的印片,A條腸道中明顯可見大量球狀孢子,外有一厚壁,直徑大概10多微米,內有4個胞囊,白便顆粒為微小的梭形孢子,長最多1微米,從形態(tài)看,應該為球蟲類的艾美球蟲Eimeria sp.或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 sp.,更傾向于為前者。而B條腸道可見大量少見的異常肥大細胞狀物。A條中的含有四個孢母細胞的為卵囊,梭形顆粒應該為裂殖體,B條魚推測為感染初期,而A條魚分離的美人魚發(fā)光桿菌應是腸道破壞后的繼發(fā)感染。
學過魚病學的朋友都知道有個病叫“艾美球蟲病”,多見于淡水魚中的青魚和鯉魚,可在腸道形成白色結節(jié),海水魚中的球蟲病還沒有人去關注。
至于治療,我以前也沒有處理過,老點資料說可用碘或碘酊拌料投喂,不過現在市場上有很多禽類抗球蟲藥物,或許也可以試試。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