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明仕(臺灣新竹市立動物園園長)
人們對于魚類的認識,常會把牠們分成不同等級,比較那一種魚“好吃”,或是把它們養在水族箱內,討論那一種魚“好養”,其實除此之外,魚類對于人類的生活也有相當密切的關系,例如,我們到處都可看到與魚類有關的文化與藝術,而不僅限于“吃現流魚”及“養觀賞魚”的關系而已。
“魚文化”應該建立在對于魚類的了解,并反映出“魚與人”的良好關系。也就是說,人類對魚類正確的行為與態度,能反映出良好的傳統與生活。“魚藝術”就是對魚類多元的欣賞角度,用自己的想法創作或表現出來,這不僅大大地增加了對魚類價值的認同與尊重,同時也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味。以下就魚類的不同文化與豐富的藝術,提出數個案例供讀者參考。
年年有余(魚)
在華人的傳統文化里,過年的年夜飯里一定要有魚,但卻只能看不能吃,代表年年有余(魚)之意,取魚與余諧音的關系。華人過年時的魚文化,就是把魚類當作是吉利的象征,所以許多中國年節的裝飾品,就和魚類有著密切的關系。也許有一天,年年有余(魚)除了代表豐衣足食之外,也可以轉化為人類善待、尊重與感謝魚類的重要節日。
男孩節掛鯉魚旗
鯉魚旗起源于日本江戶時代的端午節,武士家族由生男孩的家庭高掛起紙繪的鯉魚圖案,讓其成為隨風飄動的風幡,藉以告知世人并分享喜悅。受到中國鯉躍龍門的傳說影響,鯉魚旗逐漸被視為祈求家中小孩健康成長的象征。近代日本將農歷的端午節改為陽歷的5月5日,演變成今日法定的兒童節,而掛鯉魚旗的期間則為兒童節前后一個月內,同時也不再男女有別,許多家庭將較大的一對鯉魚旗當作父母,小鯉魚的數量則視家中小孩的人數而定。
鯽仔魚取某
“西北雨 直直落 鯽仔魚 欲取某 鮕鮐兄打鑼鼓 媒人婆 土虱嫂 日頭暗 找無路.”,在臺灣傳統童謠里,清楚的告訴我們:“鯽魚”、“鮕鮐”及“土虱”都是臺灣早年農村常見的淡水魚,尤其是在西北雨直直落的季節。然而,現在要在鄉間的自然環境中見到這些魚類已經不容易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藝術表演“鯽仔魚取某”,把童謠里的故事透過創意踩街的方式演出,活靈活現,相當有趣,同時也傳承及表達了臺灣早期人們對魚類生動的情感。
國寶魚的多元藝術
如果選擇一種最能代表臺灣的魚種,有國寶魚之稱的櫻花鉤吻鮭(或稱臺灣鮭魚)應該能雀屏中選。從地理分布的特殊性與獨特性,可以想見牠千百萬代以來對于環境的堅強適應。許多藝術家們運用了不同的材質,呈現出此種魚的優美體態,堪稱為國內最熱門的“明星魚種”,因而成為藝術創作絕佳的題材。透過將魚類作為藝術的創作對象,不但表現出“魚藝術”之美,也讓民眾與魚類的關系產生良善的轉變。在此,也期待有更多的魚種能成為藝術創作的“明日之星”。
巴拉望的魚雕刻
許多臨海的國家都有獨特的魚類藝術品,菲律賓巴拉望省的傳統魚刻藝術,在當地相當有名氣,引起許多外來游客的注意。這些魚刻藝術品乍看之下相當簡單,外型也不精細美觀,但卻是幾百年來當地原住民重要的傳統藝術創作。當地原住民將平日所捉到或所看到的魚類,逐一以刀子雕刻出記憶的痕跡。在過去歲月可能用于調劑生活,現今則可以用來改善經濟環境,可見得“魚藝術”的重點不在于外人的審美評價,而是成功表現出當地人在生活上對魚類的想法。因此,也期待國內有更多的漁村小區能發展出有自己生活特色的“魚藝術”。
峇里島的魚臘染
具有民族特色的印度尼西亞臘染,布質料為絲或棉布,圖案優美,色彩鮮艷。峇里島當地的臘染相當饒富名氣,尤其是魚類圖案的臘染,更能表現出熱帶海島的在地特色。熱帶地區國家的居民,生活上只要張開眼睛,就能看到雨林中顏色多樣的物種,或是珊瑚礁內色彩亮麗的魚群,所以所創作出的臘染多為絢麗的色彩,實不足為奇。魚臘染的燦爛藝術品,正可以表現出當地重要的生活經驗。
澳洲原住民的魚畫藝術
繪畫是澳洲原住民除了音樂及舞蹈以外,世代相傳重要的文化與藝術。古老而久遠的歷史,透過獨特的藝術風格,讓原住民的繪畫藝術大放異彩。幾何的點線圖形交織而成的抽象圖案,不僅相當獨特,而且創作的內容通常是傳說的詮釋,以及生活經驗的呈現。魚類及林林種種的海洋生物,經常成為澳洲原住民重要的繪畫題材,透過魚畫藝術的創作,述說一段曾經與魚類相逢的遭遇,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海洋生活傳奇”。
無所不在的魚藝術
由于魚類的種類繁多,體態特殊而優美,許多以魚為對象的藝術創作,展現出相當令人激賞的作品,并引發欣賞者的共鳴。除了以魚類活體展示的水族館或海洋公園可以看到不同的魚類藝術品外,其實還有許多充滿創意及驚奇的魚藝術品,出現在漁村、漁港、碼頭、公園等處,甚至出現在熱鬧的百貨公司或娛樂休閑場所,因為魚類不僅代表著悠“游”與自在,也代表人類對于在水中世界自在生活的憧憬與向往。建議對魚類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嘗試自己動手創作出居家擺飾的獨特藝術品。
讓魚類彩繪我們的生活
多樣多變的魚類若能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結合,人生絕對是彩色的。舉凡魚燈飾、魚筷枕、魚風鈴或魚窗簾布等,都是商店及居家生活的好選擇。例如有些商店掛起鯉魚旗,讓其迎風搖曳招攬生意;有些居家擺飾魚類的圖案, 讓生活更添豐富的色彩。所以,透過對魚類的認識,以及與“魚文化”及“魚藝術”接觸的生活經驗,傳承出優良的“魚文化”,創新出優美的“魚藝術”,相信可以對魚類產生更大的喜愛,同時對生命產生更大的尊重。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