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廣東的龜鱉養殖業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名貴龜種價格昂貴,吸引了大量資本進入龜鱉養殖市場。作為廣東省龜鱉養殖行業協會會長,陳小石在順德舉辦的龜鱉美食展上針對龜鱉產業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陳小石早年從期貨市場發家,后投身實業養殖龜鱉;遭遇損失賠光家產后三年內成為順德甲魚大戶,對于龜鱉行業的市場運作規律有獨到的理解。
“我們現在只有龜鱉文化,還沒有龜鱉產業”
在陳小石看來,悠久的歷史和成為產業的可能,是龜鱉行業最重要的特點。
“龜鱉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我們的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文化。古時候人們將一些占卜的簡單文字和一些象形符號刻畫在龜甲上,那些信息流傳下來成為了甲骨文。所以可以這么說,在五千年文明的基礎上,我們同時擁有五千年的龜鱉文化。我們龜鱉文化和中華文化同宗同祖。中華文化是歷史最悠久最古老的人類文化之一,到今天也是唯一一個沒有中斷過的文明。因此,龜鱉文化也是這樣一種沒有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文化。”對于龜鱉文化的歷史,陳小石十分自豪,但談及目前龜鱉產業的發展,陳小石認為應該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龜鱉文化雖然悠久,但它不是龜鱉產業。我們要將這兩者進行明顯的區分。因為我們都知道,龜鱉是珍稀動物,因為稀有所以價格昂貴。因此五千年來我們只有龜鱉文化但還沒有龜鱉產業。”
陳小石認為,目前的龜鱉產業雖然還沒有形成,但是已經具備了形成產業的條件:“如果按照現代經濟學的定義,形成產業要有以下的條件:有需求,有供應,有生產的必要條件,有規范化的市場,有足以支撐產業持續發展的配套設施。”在陳小石看來,龜鱉行業一直沒有成形,是因為之前市場并沒有孕育充分,還沒有足量的需求催生一個穩定的產業。“龜鱉的供求一直都沒有形成產業化的供求規模。中國自古以來是農業社會,長期封建統治,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是農業發展,是農業文化,所以商品經濟一直都沒有發展起來。因為這樣的歷史背景,名龜交易一直沒法形成產業,因為商品經濟基礎不足以支撐其成為產業。更多地是作為珍稀品種來觀賞。”
龜鱉養殖業增長迅速的重要背景是經濟因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迅猛,于是屬于高檔消費的龜鱉市場有了拓展的空間。
龜鱉行業亟需市場帶動和政策支持
對于消費,陳小石糾正了一個常見的誤區:“我們要搞清楚,消費并不僅僅限于食用。包括觀賞、藥用等在內的用途都屬于消費?,F在這一輪消費爆發是由香港、臺灣、澳門掀起的。但慢慢地國內的消費也趕上來了,購買力也很強。華人社會對名貴龜的需求正在逐步帶動這個行業的發展。而我們的生產能力也能夠滿足這種需求。一旦這種基礎條件和需求結合起來,就能刺激行業的發展。名貴龜業現在處在一個留種擴張的階段。”
由于消費市場的發展,養殖戶也增大了資本投入,龜鱉生產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原本都不是專門養的,放在洗手間,放在天臺,就那么隨便養著;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各種條件都逐步具備了,所以會有專門的場地和方法去養名龜。會按照生物的特點逐步擴大養殖規模,從室內也開始擴展到室外養殖。各種養殖的方法逐步規范起來”,陳小石說。
除了市場條件之外,政策法規對龜鱉行業的發展影響也很大。“名龜養殖業從全國來看,其實尚未形成嚴格意義上合法、規模化的交易市場。但是通過十幾年的發展,政策已經開始逐步跟上了。十幾天前,順德就開始培訓申請馴養、運輸等許可證等方面的知識。廣西比廣東的行動更早,很多企業已經辦齊了手續。國家在這方面的政策很靈活,既然市場形成了,就放開這個市場。但還是沒有一個合法的交易市場,更多的是通過一些行業協會的活動來促進交易。因此我們很有必要求政府支持以形成一個合法的交易市場。我們的企業所開發的產品是具有潛力的,但是只有具備了合法的交易市場,這樣的潛力才可以完全發揮出來”,陳小石說。提到產業形成的不易,陳小石舉了一個例子:法國葡萄酒業如今蜚聲全球,但從開始建立到發展成熟經歷了接近600年。而中國的名貴龜業發展到現在滿打滿算也不超過30年。由此可見,龜鱉行業產業化,路漫漫其修遠兮。
對于有志進入龜鱉養殖業的人,陳小石建議:“盡量仔細地搜集行業信息,還要結合自身情況,量力而行。”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