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日本不卡三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毛视频

歡迎光臨中國鰻魚網

美國水產養殖權威Boyd:水產養殖戶對微生態制劑勿期望過高

年輕的學者認為在高端期刊上發表文章有助于幫助他們的職業生涯,因此他們需要花大量時間研究“尖端理念”,這個現象在中國比美國更嚴重。但這個世界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去解決,沒有什么名利比造福人類來得更有價值。

 

Claude E. Boyd教授

Claude E. Boyd(博伊德)現為美國阿拉巴馬州奧本大學漁業學院教授,專攻于水質管理方向的研究,近年來也開始關注水產養殖環境問題。Boyd教授在水科學領域有著四十多年的研究,是美國水產養殖領域資深教授,著有《池塘養殖水質》一書。該書已有多國語言的翻譯版本,中文版本由林文輝老師翻譯。因Boyd教授的研究具有實用性,他也成為了美國GAA雜志的特邀作者,幾乎每期的GAA雜志都會發布一篇Boyd教授的文章。

關注水質管理40余年

水產前沿: 您當初為什么選擇水產養殖這個研究領域?

Boyd: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并不是專業搞水產的。上世紀60年代末期,當時我的工作單位有一個和水產養殖相關的合作項目。那時候水產養殖項目在美國剛剛啟動,許多有關養殖的水質問題困擾著產業的發展,養殖從業人員對水質管理的知識了解甚少。

我的興趣是針對實際的問題研究可行的解決方案,所以我開始涉及水產養殖業。與其他水產養殖科研人員不同的是,我并不是把精力花在解決所有問題上,而是有選擇性的研究某些困擾養殖業的問題,尤其是當時大家未曾關注的水質管理領域。

水產前沿: 在您長達幾十年的水產養殖生涯中,您最驕傲的發現是什么?

Boyd:其中有三項成果是我認為最具突出意義的,第一是設計了一款高效水車增氧機,已在美國廣泛應用;第二是為池塘養殖模式設計了石灰的使用方法與程序;第三是研發了一些池塘養殖使用的液體肥料。

此外,許多水質管理的要點在《池塘養殖水質》一書中有詳細解釋。

管理好溶解氧最有效

水產前沿:以對蝦養殖為例,您對養殖過程中水質管理有何建議?

Boyd:最有效率的方法應該是,從養殖前期到中期再到后期逐漸加強增氧,而不是從頭到尾都采用強增氧。如果是以通過換水來調整水質(不是為了降低鹽度),每日換水量少于20%-30%不會有明顯的水質提升。我不建議用高換水量來維持養殖,管理好溶解氧是最有效的。

水產前沿:除了氨氮、亞硝酸外,還有沒有其它需要注意的水質指標?

Boyd:我認為還有溶解氧應該關注,如果增氧效果好,氨氮壓硝酸濃度不會引起嚴重的問題。當然如果氨氮與亞硝酸濃度太高導致魚類的應激,你只能降低投喂量,換掉一些水稀釋氨氮和亞硝酸。微生態制劑不能降低氨氮水平。我建議氨氮并不需要每天測量,池塘養殖中偶爾檢測就可以了。如果是高密度室內養殖,則有必要經常測。

水產前沿: 您對高密度養殖水質調節有什么建議?

Boyd:溶解氧是限制高密度生產的瓶頸。總的來說,如果機械式增氧能夠到位(24小時增氧),許多水化學指標的變動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水產前沿:養蝦戶們應該如何應對比如臺風和強降水等天氣變化?

Boyd:假如強降水降至,首先可以先降低池塘水位,加強增氧。至于溫度的變化,目前確實沒有好的管理方法。全球的氣候變化目前還難以預測,至于要如何采用明智的行動以應對氣候變化,現在還很難說。

 

Claude E. Boyd教授研制的高效水車增氧機(受訪者供圖)

對微生態制劑不要期望過高

水產前沿:微生態制劑和外源細菌產品在水產養殖業盛行,您是如何看待的?

Boyd:微生態制劑不應該被期望于改良池塘水質。我的觀點是,從水質與底質指標分析,微生態制劑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優秀的管理者應該明白許多現象的因果關系,如果池塘溶解氧不足,各項水質都出了問題,添加微生態制劑并不會幫助你改良水質。我見過許多美國養殖戶濫用微生態制劑,因為他們缺乏基礎水質知識。當許多科學家推薦用微生態制劑時,我一定認為他不懂微生物生態學。

水產前沿:土池底質理想的管理方式是什么?

Boyd:這里我再次強調增氧。如果池塘底部沉積了自然代謝廢物,在養殖中應該保持池底溶解氧水平。養殖周期結束后,池底pH若低于7.0,則有必要全部抽干水,以充分氧化那些代謝廢棄物。

土質的管理中,把握水質基本知識及因果關系十分重要,否則有可能產生歧義和謬論。不僅是養殖戶,許多科研人員與技術專家都沒有充分理解養殖水質的理化性質,他們在指導生產中就可能犯下一系列邏輯錯誤,造成經濟與環境的損失。

水產養殖制約因素

水產前沿:制約美國水產養殖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Boyd:許多養殖者并不是非常明白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許多單位產量高的模式并不是最盈利的。比如,許多人認為加大飼料投喂量可以提高產量,但他也可能忽略了養殖系統的管理,尤其是增氧設備投入不足。溶解氧太低不僅會引起一系列水質問題,也會降低飼料利用率。這種方式實際上會導致生產成本更高。

另外,目前的水產養殖業過度依賴魚粉與魚油,而魚粉魚油的供應量有限。許多飼料并不需要太多的魚粉,甚至不需要用到魚粉,但飼料廠商基于市場現狀又非常重視魚粉的用量。水產養殖飼料消耗了大量的魚粉魚油,這顯然對未來的發展不利。

水產前沿: 美國水產/農業產業標準化如何實現的?對中國有何種啟示?

Boyd:美國水產業并不比中國更顯得“標準化”,這也是水產業發展的困擾。養殖戶普遍比較固執,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大家喜歡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這種做法的結果有好有壞,但對提升整個行業卻是不利的。在美國,確實有一部分精英生產者,他們應用了先進技術及管理模式,生產效率要比平均水平領先許多年。

 

Claude E. Boyd教授參觀中國養殖場

科研人員要務實解決實際問題

水產前沿: 怎樣促進水產養殖科研成果向生產轉化?

Boyd:這是比較復雜的問題,因為影響科研成果轉化的因素有很多。我個人認為,比較成功的方法是先建立一套“示范項目”,這個示范項目的發起者與管理者需要具備良好的地方名望,許多養殖戶將會選擇模仿這個示范項目。

水產前沿: 您對年輕水產養殖科研工作者和創業者有何建議?

Boyd:我認為年輕的科研人員應該用務實的態度去發現并解決實際問題。雖然政府每年對科研單位下撥許多項目經費,但大部分經費沒有用到實處。科研單位致力于開發“尖端理念(cutting-edge idea)”,但這畢竟是少數人玩的游戲,對于實體生產并沒有太多的價值。

我的想法可能與許多年輕學者不一致,年輕的學者認為在高端期刊上發表文章有助于幫助他們的職業生涯,因此他們需要花大量時間研究“尖端理念”,這個現象在中國比美國更嚴重。但我堅持我的看法,這個世界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去解決,沒有什么名利比造福人類來得更有價值!

對于創業者而言,我無法給出專業建議,因為我自己并不做生意。我非常明白水產養殖行業有很大的風險,如同賭博。但無論如何,基礎科學知識和經濟學知識都非常重要。如果要做長期項目,這二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運氣上,你必須了解你在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

中國鰻魚網報道

【關鍵字】:水產養殖漁業,微生態制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