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日本不卡三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毛视频

歡迎光臨中國鰻魚網

石斑魚人工育種技術

近日,人工培育石斑魚家族又多了一個新成員。黃海水產研究所培育的云龍斑通過了專家現場驗收,成為繼龍膽石斑、鼠龍斑等人工養殖石斑魚的“新貴”。

石斑魚是暖水性魚類,主要棲息在巖礁地帶、海底洞穴以及空隙、珊瑚礁,是肉食性魚,性兇猛、有互相殘食現象,尤其在稚幼魚階段,個體小的常被個體大的吞食掉,通常是以魚、蝦為餌。

一般說,石斑魚是雌雄同體,隨著個體的成長,發生性轉化。首先是成為雌體,繼續生長后轉化為雄體。在性腺未成熟之前,不易區別出雌雄。性轉化的個體隨種類、年齡及體型而異。石斑魚每年從3月份起開始產卵,雌魚有多次產卵的特性。卵呈球形,無色透明,卵內有一個油球,屬浮性卵,水溫在25~27℃時約經23小時~25小時即孵化出來,未受精卵則沉入海底。

在石斑魚人工繁殖苗種技術尚未能解決生產需要之前,養殖的苗種要依靠天然采捕,即捕大留小(捕到大的當商品魚出售,小的蓄養起來,或當苗種出售),因此,必須掌握石斑魚的釣捕技術。在福建,每年從“清明”開捕,白露后結束。旺汛期在立夏至小暑,故漁民有“立夏鰱魚滿巖下”之說。

而現在,隨著石斑魚養殖業的迅猛發展,自然苗種已供不應求。所以,近些年石斑魚的人工繁殖已引起人們普遍重視。現以赤點石斑魚為例介紹人工育苗技術。

親魚可人工繁殖或捕自自然海區。雌魚選擇體重0.5公斤~1公斤、腹部膨大而柔軟者;雄魚選擇體重1.5公斤以上、清壓腹部能流出精液者。雌雄親魚按1113的比例搭配。石斑魚是雌性先熟的雌雄同體魚體,其6齡才轉化為雄魚,近年來,由于過度捕撈,自然海區的生殖群體中存在雌多雄少的性比失調現象,而且養殖條件下培育高齡大個體雄性親魚的時間長且費用也高,所以,親魚選擇中的難題是性腺成熟的雄魚不易獲得。

為了解決人工繁殖中的雄性親魚不足,用外源性激素17α-甲基睪酮誘導雌雄同體的赤點石斑魚,可提早3齡~4齡使雌魚轉變為有生殖功能的雄性親魚。對2齡~4齡魚投喂50天藥餌,可使性轉變的雄性親魚流精率達93.5%,授精率達81.1%,胚胎發育正常。在相同的處理條件下雌性高齡魚的“性轉變”時間比低齡魚短,且較易獲得釋精的變性雄魚。因此,在人工繁殖中應盡量選擇較高齡的、個體較大的雌魚作變性處理,效果較好。

為了解決人工繁殖中性成熟的雄魚比較難得的問題,還可應用超低溫冷凍法保存精液,在液氮罐中冷凍保存2個月后的精液仍具有相當于鮮精的活力,不影響人工繁殖的效果。人工繁殖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親魚性腺的成熟度,所以在誘導產卵前,加強親魚的培育,促其性腺發育至關重要。在室內水泥池中蓄養或暫養石斑魚親魚,通過人工強化培育,每日換水和吸污,親魚不用激素催產就能自然產卵受精,可獲得優質的受精卵。

選擇好的雌性親魚,在顯微鏡下觀察卵粒的成熟程度,卵粒若易分離、蛋黃色、飽滿、卵徑0.3毫米~0.5毫米、加透明固定液后核已偏向動物極,則成熟度較好。雄性親魚輕輕壓腹部有少許精液流出者成熟良好。

赤點石斑魚人工授精宜采用干法授精法。親魚注射第二針催產劑后10小時~13小時即可產卵,由上而下輕壓雌魚腹部,將成熟魚卵擠入消毒過的白瓷碗中,反復5次~6次后即可將親魚輕輕放回親魚蓄養池中。隨即再用同樣方法將雄魚精液擠入白瓷碗的卵堆上,攪拌均勻,約1分~2分后加入少量消毒海水,繼續攪拌5分后傾倒在消毒過的小臉盆中,加消毒的海水輕輕攪勻,靜置片刻。

所有受精卵都漂浮在水的中上層,死卵或未受精卵沉淀于底部。用消毒過的海水洗凈受精卵,除去多余的精子,以避免多精受精,然后將受精卵移入孵化器中孵化。

由于石斑魚屬分批產卵魚類,有連續多次產卵的生殖特點。如果為親魚創造在產卵池中自然產卵受精的環境條件,就可以避免因人工授精時經常出現的卵子過熟或不夠成熟的弊端,也可以減少因捕撈和擠卵、擠精液造成的對親魚的傷害。所以,也可采用強化培育石斑魚親魚的方法,促進親魚分泌激素,不用注射催產劑而能自然產卵受精,從而獲得優質受精卵,提高仔魚成活率,降低畸形率。自然產卵方式優于人工催產授精。產卵時適宜水溫25℃~27℃,海水鹽度32%35%pH7.88.5,產卵池面積20平方米,水深約1.5米,池上方用遮光幕遮光,水流量40升~50/分。

石斑魚產浮性卵,孵化應在環道孵化器或孵化缸中進行。孵化時魚卵密度為50粒卵~100粒卵/升海水,水流速度以能使魚卵或仔魚漂浮為度。孵化用水必須清新,需經過沙濾和紫外光殺菌。水溫保持在25℃左右,鹽度30%33%,并保持穩定。孵化過程中需適度充氣,充氣量太大或太小都不好,使海水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孵化中盡量清除死卵,以防水質變壞。赤點石斑魚和青石斑魚卵在以上條件下,自產卵受精后經過24小時可以孵出魚苗。(作者:常華
    
中國鰻魚網報道

【關鍵字】:水產養殖漁業,石斑魚,人工育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