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日本不卡三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毛视频

歡迎光臨中國鰻魚網

飼料蛋白含量越高越好?脂肪肝考慮過嗎?

據報道,筆者從營養配方上的角度提出幾點關于引起草魚脂肪肝的認識,并提出幾點防治措施,以供參考。

 

草魚脂肪肝

草魚是我國第一大水產養殖品種,其健康、高效養殖一直是廣大養殖戶所關心的問題。筆者從營養配方上的角度提出幾點關于草魚脂肪肝預防的認識。

一、引起草魚脂肪肝的營養因素

1、蛋白質含量過高,蛋能比失衡

葉金云根據調查及研究總結出草魚飼料蛋白質含量,魚種階段為28%-35%,成魚階段為25%-28%較為適宜。然而現階段一般性企業將草魚成魚飼料的粗蛋白設計為26%-30%,為了提升賣點,有的甚至設計更高。當蛋白質含量超過魚體需要量時,多余的蛋白質會經過一系列轉化,以脂肪形式儲存在魚體肝臟,產生脂肪肝,影響正常代謝功能。筆者通過設置蛋白含量分別為28%30%的草魚成魚飼料,在相同配方成本的情況下,低蛋白的飼料可使用更多的優質原料,反而獲得更優的養殖效果,并且發現全程養殖魚體更健康。

2、飼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過高

大量的研究表明,由于缺乏胰島素或類似物,魚類對于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較低。飼料中過高的碳水化合物可通過糖酵解途徑生成磷酸二羥丙酮,進而合成甘油;而通過糖氧化分解生成乙酰CoA,進而合成脂肪酸,最終轉化為脂肪儲存于肝臟中。脂肪含量過高可使肝腫大,色澤變淡,嚴重者會產生病變,影響肝臟正常的代謝機能,魚體抗病力下降。高文研究表明,草魚對碳水化合物的適宜用量為20%-40%。筆者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將草魚飼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設置為30%-40%,可以獲得較好的養殖效果,而更高的碳水化合物容易引起草魚脂肪肝。

3、飼料脂肪含量過高

飼料中脂肪的含量及來源與魚體脂肪含量有著密切的關系。飼料脂肪含量過高,供給魚體能量往往過剩。過剩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儲存于肝臟、腸系膜及肌肉中,其中以肝臟儲存為主。肝臟脂肪過高影響魚體肝功能的正常機能,造成代謝紊亂,甚至產生病變。肖懿哲等研究表明:肝臟總脂含量隨著飼料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但適宜的脂肪添加量不會導致脂肪肝的產生。筆者根據池塘、水庫、網箱等不同模式,不同養殖密度,將草魚飼料脂肪水平設置為3%-5%,均可獲得不錯的養殖效果,并且肝臟健康,體型較好。

4、飼料中膽堿或磷元素的缺乏

正常情況下,脂肪在肝臟中分解為脂肪酸,再與無機磷以及膽堿合成磷脂運輸到其它組織。飼料中若缺乏膽堿或磷元素,則脂肪在肝臟合成磷脂受阻,不能有效轉運出去,脂肪在肝臟中堆積,進而形成脂肪肝,肝功能減弱,甚至出現肝硬化。王道遵等指出,飼料中膽堿含量達0.3%以上時,草魚肝脂含量較對照組下降19.3%-22.1%,可見膽堿在防止脂肪肝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巨大。筆者通過調查研究及檢驗分析,當飼料中膽堿含量低于0.25%,有效磷含量低于0.7%時,草魚發生脂肪肝的概率大大增加。

5、飼料中含有對魚體肝臟損傷的物質

當飼料中含有對魚類肝臟損傷的物質,如脂肪氧化產物丙二醛、霉菌毒素、過量的銅及其它重金屬時,可以損傷肝細胞,尤其是對線粒體的結構破壞較大,影響肝脂肪的氧化供能,導致肝細胞能量和物質代謝的紊亂。最終結果是抑制肝胰臟脂肪的去路,脂肪蓄積于肝臟中。即使飼料中脂肪含量不高,同樣可以導致養殖魚體脂肪肝的形成,影響肝功能正常生理功能,甚到產生病變。

筆者通過對市場草魚“老三病”及脂肪肝的調查分析,有一部分商品飼料霉菌毒素均較高。

二、防治措施

1、適當降低飼料粗蛋白及碳水化合物水平,并選用優質、高消化吸收率、低毒副作用的原料,保障原料的安全質量及衛生質量。

2、根據飼料脂肪水平適當提高有效磷及膽堿含量。我們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將草魚成魚飼料中有效磷含量設置在0.7%以上,基本可以滿足需求。

3、根據不同的養殖模式及養殖水平設置與之相對應的營養水平,做到營養均衡。如根據池塘精養模式、山塘水庫養殖模式、網箱養殖模式設計相關配套的產品;根據部分區域混養模式的特點,配有專用的混養魚料。盡量避免營養過剩造成魚體肝膽負荷過重,導致病變。

4、嚴格把關原料,進行精細化品質管理。柯恩牧業在原料的選擇上不僅關注原料本身營養,更關注外源質量,如新鮮度、霉菌毒素含量、脂肪酸、氨基酸平衡性等。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魚類肝膽對脂肪代謝。

5、適當使用能夠保肝護膽或促進肝脂肪代謝的功能性添加劑,如一些中藥提取物、膽汁酸、牛磺酸、肉堿、酵母培養物等。

6、依據不同的區域,養殖模式、養殖密度、魚體規格設計與產品相配套的投飼策略,做到精細化投喂。當然,這一過程還需要行業人士做大量的基礎研究工作。(文/ 江西柯恩牧業集團技術中心 譚崇桂、戴朝洲)

中國鰻魚網報道

【關鍵字】:水產養殖漁業,飼料,蛋白,脂肪肝,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