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福建天馬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張蕉亮
鰻魚在養殖過程中會產生應激反應,雖然應激本身不是一種病,但卻是一種或多種病的發生原因,如何避免或減少鰻魚在養殖過程中發生應激反應是提高養殖效率和生產效益十分重要的技術要求,也是健康無公害養殖規范的重要內容。因此,在鰻魚養殖生產中必須引起養殖業者的高度重視。
一、應激的概念及危害
應激這一概念首先是加拿大生理學家塞里提出的,應激是動物受到體內外環境改變的刺激后,機體自我調節達到新的動態平衡所產生的一系列非特異反應或稱非特異反應的總合。它是動物自身演化過程中產生的自我保護的自然反應。應激反應也是鰻魚養殖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的生理狀態,應激反應會抑制鰻魚的免疫功能,經常處于應激狀態的鰻魚會造成生理功能紊亂,而更容易感染疾病。依據應激的程度、持續時間不同大致可分為慢性應激、急性應激、短期應激、長期應激等。養殖過程中很多難以治愈的頑固性疾病往往是長期處于應激反應的結果,如鰻魚幾乎所有的“細菌性”、“病毒性”病癥幾乎都與慢性、長期應激有關聯。
二、 產生應激反應的因素
造成鰻魚產生應激反應的主要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學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及人為性因素等。例如:在鰻魚養殖過程中,因水溫、溶氧、pH值、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水質因子以及養殖密度(如高密度稱為擁擠脅迫)、不同水源及光照強弱過渡、地下水源礦物質或重金屬含量偏高、飼料的選擇、轉料與投喂管理、排污操作與換水、加溫退鹽、選別盤池分養、疾病防治與藥物的使用等因素都會對鰻魚造成應激反應。
三、增強鰻魚抗應激反應能力的技術措施
1、做好養殖水體的水質管理:定期進行水質理化指標的測定(如:溶解氧、pH值、氨(NH3)、亞硝酸鹽(N02-)、硫化氫(H2S)以及透明度,池水中各項水質指標應符合ZN1003-2004鰻鱺養殖產地環境要求的規定,保持適合鰻魚生存的水質條件;鰻魚培育及養殖期間要保持水質恒定,盡量減少溫差;每次投喂2小時后進行徹底排污,并視池水水質情況靈活調整換水量;水泥精養大池肥水養殖或土池養殖可采用可控生態技術保持水質以及使用水質改良劑(如:粒粒氧、沸石粉、活性碳等)及微生態制劑(如:光合細菌、復合益生菌、EM菌等)來改良池水水質;要正確使用增氧機,注意觀察增氧機是否正常運轉和漏油;每1-2小時撥污一次,將池中鰻魚排泄物及污物及時排出,避免水質惡化,確保良好的水體環境條件。
2、投喂優質飼料與投喂管理:優質的鰻魚飼料必須來自經檢驗檢疫機構備案的飼料廠家生產,營養成份應符合鰻鱺配合飼料行業標準的規定,飼料中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能完全滿足鰻魚生長、生理需求,且對鰻魚和人類均安全的飼料。一些養殖戶選用廉價的劣質飼料,雖然降低了飼料成本,但鰻魚應激、對水質的污染以及致病使用魚藥的開支反而更大,可謂“得不償失”。科學投喂管理就是根據水溫、天氣、鰻魚體質及攝食狀況、水體環境等因素確定投喂量和投喂次數,做到“四定”投喂(即:定質、定量、定時、定位),保證鰻魚吃八分飽、吃好且不浪費,并且不造成養殖水體環境污染。
3、加強日常飼養管理:苗種運輸及放養要選擇陰雨天氣或晚上運輸,以避免強烈的陽光照射及高溫等環境條件的劇烈變動。鰻苗放養要做好鹽度及溫度過渡,升溫退鹽要循序漸進。飼料轉換前應停食1天,逐步調整絲蚯蚓與白仔料(或黑仔1號)的比例。鰻魚一般經過45-60天的培育,池內鰻魚密度相對增大,普遍出現生長參差不齊及大小分化嚴重的現象,應及時進行大小篩選和稀疏分養;視池塘條件、管理水平、鰻魚規格、出鰻規格與單產等要求及時調整放養密度;鰻魚的捕撈、篩選和搬運等必須操作細致、動作輕巧,避免擦傷魚體。
4、科學疾病防控及使用漁藥:在鰻魚養殖過程中,應密切注意觀察鰻魚的活動及攝食情況,鰻魚病害的防治應該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在預防上注意病原體傳播途徑,提高鰻體自身免疫力,正確診斷疾病,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對癥下藥。在選用漁藥時要針對不同的養殖品種、不同的品種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如高溫或pH等)使用不同的藥物,要關注漁藥的成份、含量、質量、使用方法、用量、藥浴時間以及相關生產廠家等信息,注意藥品配伍禁忌和使用禁忌。在選擇用藥的時間上要恰當,應選擇劑型好、有效含量高的藥物,切勿貪圖便宜而使用劣質假藥,也不要一味盲目地追求使用高價新藥。藥物使用時要先用足夠量的水稀釋溶解后再均勻潑灑;投喂藥餌時,應注意藥物混合的均勻度。在確保藥物作用有效的情況下,不要隨意減少或增加藥物的使用劑量。否則不但治不好鰻病,反而會引起鰻魚的應激反應。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