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病原為一種球形病毒,直徑300納米左右,種類有待鑒定。主要通過養殖池水傳染。
癥狀
魚體背部出現數個大小不一的疣狀突起,周圍皮膚變為白色。初期疣狀突起小而白,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變大并潰爛出血。患病魚普遍體質較差,攝食量減少,生長速度慢,但較少出現死亡。
流行情況
該病發生于養成期和親魚培育期,一般感染率不高,個別養殖池的感染率可達50%,較少出現死亡。
防治方法
選擇健康苗種進行養殖,養殖場內定期消毒。該病尚無完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個別患病魚癥狀可慢慢消失而自愈。在養殖過程中,若發現病魚應及時將其隔離以防相互傳染。也可用消毒刀具切除疣狀突起,然后在傷口處涂抹土霉素軟膏,繼而以甲醛藥浴處理,以防止細菌和寄生蟲繼發感染。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