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日本不卡三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毛视频

歡迎光臨中國鰻魚網

一文詳解越冬金鯧魚養殖風險大的原因

/圖 南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 徐力文

中國水產頻道 張紅

眾所周知,養殖越冬金鯧魚比常規魚面臨更大風險,最主要是低溫冷死魚和體弱病多耗損大。前幾年,由于越冬金鯧魚反季節上市,物以稀為貴價格高,市場價在20-25/斤,即使很多養殖戶對天災病害威脅視而不見,然魚價可支撐豐厚利潤,養殖效益仍然可觀。然而,在高利益驅使下,很多養殖戶投入進來,隨著養殖量增多,消費增長緩慢致價格面臨跳樓而下,盈利變得很艱難。

試問養殖戶:如果不想改變養殖觀念,不想更新養殖技術的話,養殖越冬魚還有奔頭嗎?幸運的是今年雖沒有寒潮襲擾越冬魚,然而病害倒是來勢不小......

養殖戶報料:越冬金鯧魚持續長時間死亡,個別人全軍覆沒

日前,有湛江料村金鯧魚養殖戶報料稱,半個月前,料村一帶養殖的金鯧魚出現了持續死亡現象,這是以前未曾見過,頗為蹊蹺。每個魚排網箱都無一幸免,有人一天死亡達幾百條,有的人死亡1000多條,更有甚者,越冬金鯧在不斷耗損中已全軍覆沒了。盡管全軍覆沒者占極少數,且投苗量也不多,一般為5-10萬尾的小養殖戶。據了解,這些死亡的金鯧魚規格一般在4-7兩左右。

據報料者稱,由于冬天水溫較低(但仍有18℃以上),死亡的魚一般先沉底,時隔多日才浮上海水,魚身被泡得發白發臭。另外,瀕死的病魚大多會出現打轉旋轉情況等。

據筆者了解,不但是湛江料村,在雷州東里、北海鐵山港,今年同樣發現不少金鯧魚、黃鰭鯛等越冬魚類死亡,癥狀與上述相似,且死亡時間更早,春節前即有發現。

“南海漁醫”解疑:血居吸蟲、諾卡氏菌為主兇

據南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徐力文(網友“南海漁醫”)表示,目前這段時間是海水養殖魚類諾卡氏菌病和血居吸蟲病并發期,并且以血居吸蟲危害最大。而海水魚類如金鯧發生諾卡氏菌病和血居吸蟲病并非養殖戶所言的第一次出現,基本上每個冬季都來造訪,危害程度輕重不同而已。

不久前,陽江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會同廣東省水生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專家對陽江閘坡網箱養殖金鯧病害作了檢測,結果及全文如下:

220日閘坡網箱養殖金鯧病害檢測說明

現場檢測:現場觀察病魚癥狀多為一側紅腫突眼,在水面打轉旋轉狀沉水死亡,病魚體表多有一到數個小的潰瘍點,現場解剖2條可見病魚鰓蓋內側基部有膿腫增生物,部分病魚鰓絲有白色條狀物或斑塊狀爛鰓,鏡檢無明顯刺激隱核蟲,有一定量車輪蟲,病魚脾腎有明顯白色結節。

 

陽江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吳站長在魚排進行現場檢測

 

陽江閘坡魚排的死魚

室內解剖和寄生蟲檢測:網箱取6條癥狀明顯病魚室內檢測,每條體表都可觀察到數條本尼登蟲寄生,6條魚有5條一側眼睛紅腫突出,4條體表有明顯潰瘍斑,每條病魚鰓蓋基部都可觀察到膿腫增生物,4條鰓絲有白色條狀絮狀物(或白點),或有斑塊狀爛鰓。鏡檢鰓絲無明顯刺激隱核蟲,少量車輪蟲,白色絮狀物(或白點)為諾卡氏菌在鰓上形成的肉芽腫。6條病魚鰓絲血管中都有大量擬德氏吸蟲蟲卵寄生,其中5條寄生量較嚴重。解剖可見有4條病魚脾腎腫大并有明顯白色結節,這些結節組織壓片鏡檢可見為諾卡氏菌病特征性肉芽腫,同時,所有樣本的腎臟組織壓片鏡檢都可觀察到大量擬德氏吸蟲蟲卵被組織包裹形成的肉芽腫,另2條脾腎無明顯腫大和白色結節的病魚鰓絲和體表肉眼觀察看似正常。

 

本尼登蟲

3條病魚除去內臟,小心吸出圍心腔血液并剪取圍心腔包膜組織和心臟置于生理鹽水中,用解剖針挑破心臟,解剖鏡下共發現到6-8mm體長4條擬德氏吸蟲成蟲蟲體。

細菌學檢測:依據細菌學取樣規范,取三條病魚的表皮膿皰中膿液或有白色結節的頭腎和后腎組織,腦心浸汁平板劃線,24℃下培養24-48小時觀察(或將平板置于顯微鏡低倍鏡下觀察組織劃線處),所有樣本只分離觀察到諾卡氏菌的特征性菌落。

 

 

諾卡氏菌病癥狀

 

諾卡氏菌在BHI平板上的特征菌落(呈放射星狀,24℃,36小時)

病毒學檢測:金鯧魚已報道的只有苗期的神經壞死病毒病,根據流行癥狀,可排除病毒感染可能,故沒有做病毒檢測。

檢測結果:這次金鯧疫情為諾卡氏菌病和血居吸蟲?。〝M德氏吸蟲Paradeontacylixsp.寄生)混合感染寄生所致,其中血居吸蟲病危害更大。病魚突眼是本尼登寄生眼膜感染導致;爛鰓為諾卡氏菌感染鰓絲而形成白色肉眼可見絮狀物(或白點)繼而鰓絲壞死癥狀,諾卡氏菌病還表現為體表有潰爛斑、鰓蓋基部膿腫和脾腎腫大并形成白色結節;病魚死亡前打轉癥狀為寄生于血液循環中的擬德氏吸蟲所產蟲卵堵塞鰓絲血管,導致循環障礙所致,吸蟲蟲卵集聚腎腔也導致組織壞死。分離的諾卡氏菌藥敏結果需要7-10天。

 

血居吸蟲病(擬德氏吸蟲):示鰓血管中的蟲卵和腎組織中包裹蟲卵形成的肉芽腫

 

血居吸蟲成蟲

建議:諾卡氏菌病和血居吸蟲病主要危害越冬的金鯧,在越冬前的10月就要進行抽樣檢測,如有諾卡氏感染,需要根據實驗室藥敏結果,在魚體尚攝食時期選擇國標抗生素定期進行投喂,在陽江養殖區,金鯧鰓上吸蟲蟲卵全年都可檢測到,但只在冬季可導致死亡,故越冬前需進行1-2次使用吡喹酮投喂驅除成蟲。

提醒

在養殖過程中,一旦遇到損耗較大的病害疫情,建議養殖戶馬上聯系縣市一級的水產部門及水產技術推廣站。另外養殖戶也應盡量在第一時間把病魚樣品送檢到有條件的高校、或相關檢測機構進行檢測。養殖戶一定要形成良好送檢習慣,弄清楚死魚真正原因,才能最大限度挽回損失,避免以后再重蹈覆轍。

中國鰻魚網報道

【關鍵字】:水產養殖,漁業,金鯧魚,病害防治,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