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日本不卡三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毛视频

歡迎光臨中國鰻魚網

超詳細石斑魚高位池人工育苗技術全解讀!

/圖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梁友 黃濱

東方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林澤 朱文冠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倪琦 張宇雷

筆者總結了應用生態法結合高位池人工繁育石斑魚工藝的研發成果,旨在優化石斑魚培育技術,為實現全人工苗種的標準化生產提供基礎資料。

石斑魚高位池育苗可直接在水體中培養生物餌料,營養豐富全面,能滿足不同發育階段仔稚魚對適口餌料的需求;建池及配套設施投資少,操作簡單管理方便;但較難控制池內敵害及浮游生物繁殖,無法人為調節理化指標盡早育苗,只能根據自然氣候情況適時進行生產。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積極地進行石斑魚的育苗養殖研究,但無論國內或是國外,石斑魚人工繁殖都是一個重點和難題。為促進苗種繁育盡快實現規模化生產,我們在海南省東方市感城鎮東方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應用生態法結合高位池人工繁育石斑魚,總結了育苗工藝的研發成果,旨在優化石斑魚培育技術,為實現全人工苗種的標準化生產提供基礎資料。

一、材料與方法

1、培育設施

苗種培育使用東方大麟洋公司室外高位池,每個面積2畝,水深1.5m。育苗水源來自該公司經過沙濾的外海水,自然水溫25-30℃,鹽度23-28pH7.8-8.2。培育池上方設置遮陽網,避免陽光直射,光照強度控制在10000-15000Lx。羅茨鼓風機充氣,溶解氧4.9-6.4mgL

2、操作流程

清塘→進水→消毒→肥水→安裝→布卵→開袋→調水→投喂→出池。

1)清塘:清除池壁和塘底及水車上的青苔、藤壺等,晾曬數天。用高壓水槍沖刷池壁和翻洗塘底,將沙層中的黑色有機物及青苔顆粒等清理排出。按30kg/畝用量,將漂白粉溶化后均勻潑灑池壁和塘底,殺滅有害生物。

2)進水:先排掉塘底的消毒水,晾曬數天,再進10cm水清洗后排出。出水口套150目網袋過濾,進水量由小至大,重新加滿水準備育苗。

3)消毒:育苗水進完傍晚加二氧化氯0.6-0.9ppm消毒。開水車攪拌,翌日早晨用0.6ppm碧水安中和。將50kg沸石粉和10L超濃縮光合細菌加水攪拌均勻后全池潑灑,每天抽補小球藻進塘直至開袋。

4)肥水:冬春季氣溫低肥水慢,選擇相鄰的一口塘做肥水塘;于放卵前3天施肥(鰻魚料20kg+肥水膏5kg),從放卵前2天起抽水至孵化塘。夏秋季肥水快,直接在孵化塘追肥即可;施肥時間在放卵前4-5天,用量為冬春季的20%左右,開袋前后再追肥一次。

5)安裝:增氧系統由氣泵、PVC硬管、橡膠軟管和氣石等配件組成,肥料發酵桶1-2/塘,桶口要密封保存。水車功率1-1.5kW,拆掉2個葉輪并反轉;斜放于池塘一角固定,以便流水達到循環效果。孵化裝置用∮60mm PVC管做框架(200cm×155cm×15cm),嵌入彩條布孵化袋(190cm×140cm×85cm),固定其四角。高溫時節,孵化架上方要搭建遮陽網,避免陽光直射。

6)布卵:孵化袋抽入經150目篩網過濾新鮮海水,水面距上方25cm。四角安放散氣石,持續充氧。魚卵袋放入孵化水中浸泡15min,先注入1/3新水后再倒出,避免溫差過大。

長途運輸的魚卵,先拿80目撈網過濾掉打包水,再用孵化水反復沖洗數遍。在桶里加原鹽調節海水比重至1.025,放進洗好的魚卵。加10ppm的聚維酮碘消毒10min,將分離出的上浮好卵移入孵化袋。

每隔2-3h,用燒杯查看孵化程度。若見孵出仔魚,及時調小氣量保持微充氣。于孵化袋四角各打1杯,計數其中仔魚并換算總量。有實驗條件儀器,通過顯微鏡觀察魚苗發育情況。用比色法對照檢測育苗水體pH值,掌握其動態變化。

7)開袋:布卵3天,仔魚生長發育形成口裂和眼點,能自由游動。此時解開孵化袋,讓魚苗進入池塘。開袋前12h,全塘潑灑0.8-1ppm電解多維或VC,緩解仔魚應激及營養平衡。

8)調水:調節pH值可用紅糖1000g+芽孢菌500g,活化8h后全池潑灑。燒杯取樣計數動物餌料若少于100個,就要追肥加鰻魚料5000g+氨基酸肥2500g。加VC和果酸類抗應激產品1/周,增加透明度加多種高活性芽孢桿菌科學配伍而成的產品50g/畝,可維持延長已肥水時間。降雨過后使用腐殖酸鈉治理棕黑水色,增肥培藻降低透明度。

9)投喂:開袋7-8天若觀察塘中動物餌料不足,要投喂輪蟲或橈足類無節幼體。開袋15天左右仔魚生長變態稚魚,口裂變大攝食量增加,要投喂橈足類成蟲。輪蟲和橈足類用小球藻+抗生素或氨基酸+多維進行營養藥物強化12h,投喂效果更好。

10)出池:稚魚20天左右通過定時定點固定頻率敲擊發聲馴化投喂餌料,形成條件反射。不時隨機潑撒拍擊池水,沿池邊走動,使魚苗適應環境變化。魚苗出池前要停食2天,下網前12h全池潑灑VC類產品,避免魚苗應激損傷。

排水至1m深,視魚苗數量拉網2-3/塘。浮框固定在池塘一角,將網尾系于其上,兩側各站一人腳踩底綱,手握上綱確保收網不漏魚苗。圍網從浮框一側開始下放,繞塘一周與另一端匯合,合攏后將浮框連同魚苗轉移到塘邊。使用撈篩取樣計數,推算魚苗數量。

二、問題與討論

1、孵化

石斑魚卵孵化加遮陽網有效降低光照強度及水溫,比無遮陽網的孵化袋畸形率減少2.3%,孵化率提高1倍(表1)。

1 珍珠龍膽孵化有無遮陽網對照

 

注:每個孵化袋氣石處各打3杯(不同位置),每一杯500mL,再通過孵化袋中水的體積(190cm×140cm×70cm),評估總量

2、肥水

肥水影響因素有:

1)水溫較低,藻類新陳代謝速度會放緩減慢。

2)陰雨天光照不足,藻類無法光合作用生長。

3)新建池塘或者滲漏嚴重的高位池效果不好。

解決處理方法:提前3-5天肥水,選用發酵過的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肥料。引進舊塘藻相好的老水,1/周定期施用氨基酸精華素等含有藻種的產品。

3、倒藻

藻類短時間內大量死亡,表現為水體突然變清、濁、黑。主要是臺風暴雨等誘發環境突變,藻類營養不夠所致。

解決處理方法有:

1)當天使用腐植酸鈉1.5kg/畝·m培水,調理改善塘底。

2)排水10cm,連續2天從老塘抽入藻相好的新水5cm/天。

3)翌日加活化的有益微生物及復合菌1kg/畝·m ,優化水質。

4、青苔

池塘底長滿青苔,導致水質長期清瘦難肥,甚至大量纏繞仔稚魚使其無法動彈而死亡。

解決處理方法有:

1)加新水時進水管口套150目網袋過濾,防止青苔種子入塘。

2)進水當天參照說明加專用除青苔藥物,將池水消毒徹底。

3)加水次日接進藻種,及時施入發酵好的液體或膏狀肥料。

5、病害

石斑魚育苗最大的瓶頸即神經壞死病毒,簡稱NNV,俗稱“黑身” 或“癲病”,一旦暴發無法治愈,幾乎導致全軍覆沒。攜帶病毒的魚卵和親魚排泄物造成垂直感染,餌料、器具以及水體等的水平傳播常常會使整個養殖區暴發疾病,電子顯微鏡下NNV呈球狀。

所以孵化要通過檢測選擇優質魚卵并消毒處理,育苗操作管理以預防為主,嚴謹就是關愛,細節決定成敗。

三、前景與展望

中國漁業年鑒統計,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石斑魚已成為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主要的海水養殖品種,2015年產量達10萬噸,商品苗種約2.5億尾,產值100億元以上。石斑魚還被推廣至北方地區,成為工廠化養殖的新寵,山東、天津等省市發展迅速,已形成相當的產業規模。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石斑魚的消費市場潛力巨大,2016年初步估算增長了10%

由于石斑魚養殖病害出現頻率增高,市場偏向于追求抗病力強及生長速度快的雜交品種,珍珠龍膽、杉虎斑、云龍斑、花龍斑等相繼問世,彰顯石斑魚種業的發展方向。

無論工廠化還是高位池育苗,都要朝著設施工業化、技術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管理智能化方向發展,才能培育出更多優質健康的石斑魚苗種,立足于不敗之地。

中國鰻魚網報道

【關鍵字】:水產養殖漁業,石斑魚,高位池,育苗技術,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