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水世紀孝武大區 汪帆
高溫過后,魚病逐漸減少,此時正值夏秋交替之時,涼爽的天氣不僅驅趕走了往日的酷暑,同時也給養殖朋友們帶來了新的考驗,每年的白露季節也是一個發病的高峰期,此階段氣溫水溫逐漸下降,晝夜溫差較大,魚類的新陳代謝逐漸減弱,所以在此白露期前后,較易引發各種魚病。所以抓好這一階段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能大幅度降低自己的經濟損失,而且也能在豐收時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
一、管理好水質
白露季節水溫較為適宜,一般在20-30℃,魚類的生長也進入一個生長的高峰期,此階段也是一個生長的黃金季節。俗話說養魚先養水,調控水質,創造良好的水體環境也是此階段一個必不可少的工作,在水質調控的過程中,保持水體的“活、肥、嫩、爽”這幾個基本要求。
1、定期加注新水:白露季節晝夜溫差較大,水質變化快受天氣影響也較大,此階段建議每隔十天左右進行換新鮮水一次,每次加水量一般在20-30cm就行,盡量保持池塘內的高水位,提高水體的緩沖能力,增強其保溫效果。加水時間段應安排在晴天上午進行,切忌傍晚加水,避免魚類浮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提高溶氧:合理開啟增氧機,增加水體溶氧,開啟增氧機時,應遵循“三開,兩不開”原則,其正確的使用方法是“晴天中午開、陰天次日開、連綿陰雨半夜開;傍晚不開,陰雨天中午不開。此外,除了三開兩不開原則外,開啟增氧機還要注意在施肥量大、天氣炎熱、風小時開機時間宜長;池塘施肥少、天氣炎熱、風大時開機時間短。此外,最適宜的開機時間與時長,應根據池塘自身環境、池塘放養密度、大小等或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3、定期施肥:當池塘水質較差,或沒有較好的水源加換時,應及時施用微生物制劑或者是培育水中優勢藻類,可施用活肥+優加益生菌,增加水體溶氧、平衡藻相、改善水色,緩解藻毒素對魚類的危害。定期培菌培藻,可轉化利用養殖水體的氮元素,控制氨氮、亞硝酸鹽的積累,抑制病菌生長增強其免疫力,促進其魚類的生長。
二、加強吃食管理
1、科學投喂:白露期間,由于光照時間縮短,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弱,在加上前期大量的飼料投喂,水中的有機質較多,消耗水中大量的溶氧。在此階段,由于天氣不易穩定,晝夜溫差較大,魚類活動較為頻繁時較易發生浮頭情況。要做到“定點、定時、定量、定質”四點,可根據天氣、池塘密度,魚的攝食情況進行靈活掌握。
2、做好肝腸的護理:白露期間,對家魚養殖來說也是一道坎,由于前期的飼料大量損耗。魚種密度的增加,對肝臟、腸道的損傷也同時加重。中后期要逐漸減少投喂飼料的比例,在天氣不好或者是魚類吃食情況較差時,少喂或者不喂,在保持水質穩定的同時,也要定期內服做好腸道、肝臟的預防工作。
3、食臺消毒:食臺附近,由于魚類經常在此活動,加上投餌等有殘餌碎屑及有機物碎屑大量沉積,不僅破壞水質,同時也為病原菌提供了有利的繁殖條件,所以易誘發魚病,可在魚吃食前進行消毒工作,在食臺周圍形成一個藥物區,在魚類吃食游動時,可起到藥浴的作用。
三、做好魚病的預防
近年來,隨著養殖環境的不斷惡化,傳統的養殖模式和養殖理念,也越來越難以解決新的養殖問題,與此同時每年的白露期前后都是魚病的高發期,大量的死魚不僅影響最終的成活率和產量,而且也給廣大養殖朋友,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所以要做到科學管理、科學用藥,顯得尤為重要。
1、細菌性疾病:檢查病魚體表處,肝臟、腸道等,如發現有爛鰓、赤皮、腸炎等疾病時,如果是兩者并發,應選擇外用加內服進行綜合防治,發病期間建議減料,并內服迪諾康+肝膽泰樂+高溫維西,降低死亡率,配合使用聯合立克殺滅水中病原菌。
2、寄生蟲感染:鏡檢觀察魚體鰓中是否感染有寄生蟲,如車輪蟲、指環蟲等。如發現有寄生蟲感染時,及時殺滅并做好預防工作,良好的水色不僅能防止水質惡化,而且能提高水體的,而且能提高水體的保溫性,減少應激。定期改底也能減少有機質含量,減少應激。定期改底也能減少有機質含量,減少車輪蟲等原生動物的爆發。
3、爆發性出血:每年的白露前期都是細菌性敗血癥的爆發時期,為了減少養殖中的損失,建議定期內服速康靈+肝膽泰樂+高溫維西可起到較好的預防作用,若病重時,可延長服藥期,并配合菌毒必克+止血停,控制其死亡率減少損失。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