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廣州勝維飼料高級工程師 施衛民
這幾年,外塘土池對蝦養殖成功率不盡如人意,大棚小棚工廠化等封閉式養殖模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南方地區冬棚蝦養殖已經有了不短的歷史,向來冬棚蝦都有只要成功就能大賺的規律,關鍵在于你要先成功的養出對蝦,事實上,廣東等地的冬棚蝦養殖也并非總是很輕易就能賺錢,賺大錢的大有人在,也有技術不到位養著養著就排塘的,在一些細節方面,冬棚蝦養殖戶還需要慢慢地完善和改進,一成不變的冬棚蝦養殖方法,在每年天氣都不同的情況下,想年年成功也幾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鋪膜池的冬棚對蝦養殖和土池冬棚對蝦養殖大同小異,什么時候、怎么樣搭棚、拆棚、保溫、通風等都是共通的原則,都存在光合作用相對低、水溫相對低的因素。但是由于鋪膜池的冬棚和土池相比較,鋪膜池底部還缺少了像土池作為藻等浮游生物營養庫的底泥,所以鋪膜池的冬棚養殖有其異于土池的管理特點。
一、藻的維護
養殖池塘中的藻,不僅為是為養殖水體提供溶解氧的主體,同時是養殖水體氮循環的主體之一,藻的生存狀況會直接的涉及到養殖水體的質量。因此在光合作用低、水溫偏低,還缺少了藻營養庫等不利因素的鋪膜冬棚中如何保持一池有良好藻的水體,對維護冬棚養殖的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對冬棚藻的維護是否可以采取流行的“菌藻平衡”?這一點可能需要綜合評價,而不能單純的認為,潑菌就能夠維持藻的健康生長。
首先要明確菌對藻的繁殖和生長大多數都沒有直接的關系(當然有一些微生物可以直接干擾單細胞藻的生理),菌和藻的一般關系都是生物鏈中上下的一環,藻是以微生物的分解物為生或者藻和微生物是一對營養競爭體。在低水溫時,微生物的分解效率會相對降低,加上在光合作用相對低的環境中,水體的藻無論是營養來源或者本身的合成能力都相對弱了。
因此在冬棚養殖管理中,要做到如下幾點
1、沒有必要勿濫用有明顯殺藻作用的消毒藥
鋪膜池冬棚一般都是在海水區域,需要適當的預防弧菌的泛濫。在需要消毒的時候可以采用水溶性大蒜素定期潑灑來達到控制弧菌泛濫的目的。
大蒜素是目前已經被證明有明確的較好抑制弧菌的作用,盡管抑制弧菌的效果比不上二氧化氯等等消毒藥,但是其最大的優點是大蒜素不會傷害藻累,更加重要是大蒜素同時對對蝦有誘食功能。所以在冬棚鋪膜池養殖中使用大蒜素作為抑制弧菌的消毒藥的確有其明顯的優點。前提是水產養殖通過潑灑途徑用藥,這個藥品必須是水溶性的,否則就不可能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這里強調的是水溶性大蒜素而不是大蒜素!
至于其他生物的消毒方法,建議大家最好在池塘邊做一下評價再正常使用,以做到對藥物心中有數。評價方法很簡單,就是在弧菌培養皿中做一個抑菌環,看看抑菌環的大小就可以了。
或者是做一個有藥前、有藥次日后的弧菌培養液可以。
2、合理增加水溶性藻營養素
由于冬棚的水溫低,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能力會相對不如夏季的露天池,所以藻營養素的供給會相對低。再加上光合作用偏弱,很容易導致藻有時候營養不良,肉眼看:藻偏黃色、活力一般、嚴重的出現倒藻。因此人為適當的添加藻營養素會有助于藻的維護。由于冬棚的水溫低,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能力相對差,所以添加的藻營養素最好是分子量相對于肽類小的、藻可以直接吸收的營養素。可以每畝取藻生源0.5~1公斤用水溶解后潑灑。當然這種操作當然最好在晴天進行,萬物生長靠太陽這一點是不可顛覆的(注意不要隨意使用帶染色劑的培藻劑,以免誤導了對水質的判斷)。
3、也可以按需要人工為池塘補藻
人工藻泥是一種比較創新的技術,是把小球藻經過濾集后,提高了單位體積的藻密度,再把高密度的藻與含有相應的藻營養和一定濕度的人工活性淤泥混合,使藻既有保持生命的條件,又缺乏正常代謝、大量繁殖的環境,打開后加上水和培養基即可擴培或者直接用水稀釋后即可潑灑到池塘。克服了現有市場上液體藻種沒幾天就容易沉淀甚至變質、保存期短的致命缺點。藻泥的密度比較高,30克藻泥的藻數量就相當于目前常見液體藻種1公斤以上。
4、注意通風
天氣好的時候適當打開冬棚門通風,是棚內透光度提高、空氣相對清新。
二、水質的維護
1、保持水質一定的透明度
有一些朋友認為,平時把水培的濃濃的,就可以對抗水溫低或者陰雨天等的不利因素。這一點可能值得商拓,原因是水產養殖不可能面對著永恒不變的氣候條件,尤其是嶺南的冬天,搞不好今天還是寒風凜冽,明天就得穿短T了。所以以不變的水體條件應對萬變的氣候就不符合水產養殖必須:針對性的見招拆招的原則了!平時保持水體一定的透明度,太濃了可以潑灑塘生態控制水體的肥度,太清了可以每畝取藻生源0.5~1公斤用水溶解后潑灑,提高藻的營養素。
2、合理使用微生物
水體污染物的代謝凈化離不開微生物,這一點很明確。在養殖密度比較低、投料量不大,池塘中的微生物就完全可以承擔起水體的凈化作用,但是在高密度養殖的冬棚鋪膜池里,合理使用微生物是強化池塘水質凈化的一個非常好的手段。
但是微生物凈化水質的前體是池塘必須有微生物代謝需要的條件,微生物并不是因為菌是生物就百利而無一害!恰恰是:不恰當的使用微生物,有可能水質惡化就是微生物造的孽。使用微生物的關鍵是如何在高密度養殖的冬棚鋪膜池環境中,揚長避短的發揮微生物的凈化優勢避開微生物惡化水質的孽。
合理使用微生物的兩個原則。
一是低水溫是勿濫用微生物制劑,避免回溫時出現水質不可控的驟變。
勿濫用微生物制劑這一點,往往比較多是體現在養殖戶一看到水色不好時就不考慮水溫、水的富營養化程度等因素,馬上就下菌!
冬棚回溫時水質維護工作其實就是和細菌復蘇速度賽跑的過程,冬棚回溫時水質維護工作就是:在對氣候變化有放大作用的冬棚中,搶在細菌大量增加之前,用物理的方法和化學的方法,盡可能的把微生物賴以生存的含氮等營養物質降到合理的程度(也就是水不要太肥了)。
水溫在回升時微生物會怎樣?水溫一回升,水體、底部中的微生物就會從芽孢狀或者休眠狀復蘇過來了。如果水溫在低時沒有控制好投料,或者習慣的在低水溫大量的使用芽孢狀的東西和細菌的話,一旦水溫回升,這些細菌就有機會、有條件把前面積累下來的營養和殘餌等等之類的利用起來,迅速的分裂,這時就會出現大量的耗氧,分解出大量的小分子氮和物、甚至有害氣體,比如說亞硝鹽高、氨氮高、水發黑、發臭、發粘、發濃等,這時水質就難以控制了。
二是以合理的方式使用微生物,降低微生物對水體、尤其池塘的氧消耗,自我調節微生物的釋放量。
這種措施是把微生物固定在富氧的池水上層,讓微生物在池塘最富氧的環境進行代謝,這一點在冬棚和室內對蝦養殖中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優勢,對池塘水質的凈化和維護有其比較大的優勢。
3、合理投料
合理投料其實就是學會控料,水溫太低了就把料控下來。在水溫降低到20℃左右時,適當控制投料量, 水溫低于16度嚴格控制投料,可以每天撒211一包/畝取代投料。合理投料是冬棚養殖的一個關鍵點,合理投料避免過度的有機物在底部積累,給回溫時水質惡化留下伏筆。
4、異常藻
目前養殖區域中,大部分區域在11月到次年的清明前可能都是少雨季節,外水源可能比較富營養化,在相對溫暖的、光合作用相對差的環境中,有趨光性、有主動攝食能力的裸藻、甲藻可能容易泛濫。裸藻、甲藻泛濫就可能會引起對蝦的消化道等等異常。
對于外水源比較富營養化,容易滋生裸藻、甲藻的區域,可以在蓄水池使用一次塘生態后再消毒。這個措施會明顯降低池塘裸藻、甲藻泛濫的幾率。
5、青苔和底部發滑
青苔的預防主要工作:
一是保持水體的合理透明度,讓陽光盡可能不要曬到池塘的深處。有必要時可以輔助的每畝取腐植酸鈉2-3公斤,用淡水溶解后全池潑灑,把池塘水染黑擋住陽光。
二是發現池塘邊有一點點青苔出現,馬上排水露出青苔,隨后用塘生態開釋10倍后噴灑在青苔上,半小時后回水,已經發黃的青苔就不需要洗去保留在原處。
青苔已經蔓延到深處的應對:把稀釋了10倍的塘生態噴在青苔上
下面視頻中:20分鐘左右青苔就發黃了,已經發黃的青苔不需要洗去,可以直接回復水位,只要這一層黃色沒被水沖走,青苔是不會再長的。蝦不會傻瓜瓜的吃那些有異味的死青苔。
6、平時可以用增氧劑作為底部、水質維護的手段,增氧劑只能夠是維護或者稍微有點改底作用。
7、底部發滑可以每畝撒底康1公斤,不要隨意使用含消毒藥、絮凝劑(比如聚合氯化鋁等等用的底改和調水產品,這些產品對藻有明顯傷害作用、同時會加大底部負擔,所以不要因為用了水看起來好看就喜歡使用這一類的東西。
三、生物性疾病的預防
冬棚對蝦養殖主要需要面對的是白斑綜合征、紅體等等病毒性傳染病,一般細菌性疾病相對少于氣候炎熱的露天池。對病毒性疾病的預防重點是消滅容易感染病毒的、體質弱的對蝦(易感體),至于的確消毒、定期拌喂抗菌素這一條,對于通過攝食傳播(經口傳播的疾病)的病毒性疾病,其效果不一定會會達到預期目的。因此冬棚養殖過程中生物性疾病預防的重點建議是:
1、提高活力具體手段是:保持一個良好的水質;水溫太低、對蝦活力偏低時潑灑211;勿濫用藥物。
2、護理好每一次換殼
冬棚養殖強調要做好每一次換殼的護理,是因為脫殼不遂偷死或者脫殼不遂誘發其他疾病,在這10來已經比較常見了,偷死誘因盡管已經有許多病毒、弧菌說法的支持,但是對蝦偷死跟脫殼不遂的關系好像比較密切。生產中表面表現是:經常看到在換殼期后偷死現象就會明顯的增多。
蝦的換殼是有兩個過程的,一個是脫出來,一個是長回去。
對蝦殼脫出來這個過程主要是受對蝦蛻殼素的分泌控制,跟水里面的其它營養素是沒有關系的。在脫的過程中反而不主張在換殼前大量的潑鈣之類的營養素。就出現過一些例子是在脫之前受指導忽然之間超量用了鈣,反而導致蝦的殼是換不出來的經歷。這個教訓應該記住的!
殼長硬的過程就需要相應的鈣營養素支持。
一般而言:換殼主要跟蝦體內脫殼素的分泌程度是很有關系的,水溫低,飼料營養不平衡自然它的脫殼素的分泌會比較少。
這個照片就是回溫的時候,蝦一下子就出現集中性大換殼,這個過程如果護理不好的就出現很多偷死甚至引起其他疾病。
換殼期主要的護理工作是:
A、在當地的換殼的敏感期,一般是初一、十五,初八、二十三,這些日子里,不是非常必要,消毒藥、殺蟲藥等等這些有刺激性的東西最好不要去用。如果是水溫比較低,或者水溫忽然從低到高,有比較大的回升,那么我們就要采取人為的方法,潑灑殼能等等刺激蝦的蛻殼素盡快及時的分泌出來,同時潑灑211提高對蝦活力。
B、平時注意飼料營養,盡可能投喂質量比較好的飼料,營養不夠的話難免就會受一點影響。
C、對蝦脫殼需要有比較好的溶解氧,在換殼期的前一天,主動的每畝潑灑一瓶殼能,400g的納米氧(長時間維持水體通透性)。
D、肯定換殼了要注意,殼是全身殼?還是浮起來?還是頭尾殼?如果全身殼多,潑灑211提高對蝦體能。
換殼換好了,這個時候再來補充鈣也不遲。
所以每一次換殼周期前,最好都仔細觀察一下對蝦的外觀,感到有可能出現脫殼不遂情況的就提前做好強化換殼工作,避免出現太大的損失。
3、做好每一次陰轉晴、冷轉熱的應對工作
冬棚養殖中每一次的低溫轉高溫、每一次的陰轉晴,均為冬棚對蝦養殖管理的關鍵點。許多冬棚養殖的意外往往就出現在氣溫回暖、氣候陰轉晴這個轉折點。
每一次氣溫回暖、氣候陰轉晴養殖池塘的水質會產生什么以下的反應:
一是低溫期積累的有機物在復蘇的微生物的作用下呈現忽然間的發酵量增多,導致水質忽然間變壞、水體耗氧量明顯增多、水體的有害指標(主要是亞硝酸鹽等等)明顯升高。
二是冬棚的保溫效果導致棚內的天氣變化影響被放大,棚內溫度變化明顯高于氣候的變化,水溫升高明顯偏快于氣候的速度,導致長期處于低溫的對蝦可能會集中性大量換殼,而長期處于低水溫的、吃料偏少的對蝦體能可能會存儲不足,一下子會產生偷死現象。
三是水溫回暖萬物復蘇,底泥或者底膜的微生物一下子活躍度變快,加上累積的飼料等等污染,底泥或者底膜非常容易變滑或者底泥黑、臭。
根據上面這三條,就指導了具體該怎么做好每一次氣溫回暖、氣候陰轉晴的預防工作是:
A、平時合理控料:
在水溫低于20度的時候,合理控投料,避免底部有機物大量堆積。水溫低于16度看情況投料或者大減料,可以每天撒211一包/畝取代投料。有時候16度在高位池還是看到大吃料的,是的這種水溫對蝦糞便顏色和飼料顏色非常接近,所以需要控料了。
B、加強巡塘工作:
每一次的巡塘都要對飼料臺仔細觀察,一旦出現飼料臺底部滑、飼料臺泄水不好馬上針對性的處理。處理方法可以是;每畝撒底康1公斤,要是水體有腥味則同時潑灑塘生態1-2公斤/畝。
C、合理用微生物制劑:
由于水溫低的時候,許多微生物是處于休眠或者芽孢狀態,對水的氮循環有時候可能起不到預期的作用。如果低溫水時看到效果一般般就拼命加大微生物的用量,這些菌可能會因為水溫低而默默的呆在水里,并沒有積極地參加水體的氮循環。當水溫快速回升就會馬上活躍起來,平時使用太多、積累在水里的微生物就可能會帶來水體有害物質(亞硝酸鹽等等)猛的升高、底部耗氧量猛升高等等的副作用。所以冬棚養殖需要合理使用微生物。
這方面可以通過改變微生物的使用方式方法克服微生物耗氧量大、厭氧代謝物積累的缺點。
D、合理底改:
冬棚養殖平時維護底部,平時可以把增氧劑用足、用活,達到改良底部同時保持水體溶解氧濃度的目的,慎用含絮凝劑的調水、改底產品。
E:回溫之后,投料量要逐步的增高,不要一下子就投下去,蝦有一個適應的時候,慢慢來,不著急。
F:氣溫上來了,適當的加強冬棚的通風甚至在棚上開口通風。
四、冬棚鋪膜池亞硝酸鹽偏高
亞硝酸鹽偏高是冬季養殖的一個通病,對于海水養殖,亞硝酸鹽的安全域會比淡水高,不至于0.2就出現大問題,但是:亞硝酸鹽0.2ppm對海水對蝦養殖的換殼問題有時候也會有不小的影響,所以不要對亞硝酸鹽太掉以輕心。對于亞硝酸鹽升高的問題應該把它視為一個水系統的問題,切不可認為用什么藥控制養殖過程中某一個環節就行了。
冬棚中亞硝酸鹽升高原因很多,但歸納而言就是冬棚中陽光少了、冬季中藻類不活躍了、水中氮循環慢了,為保水溫換水量也少了都是導致池水中的氮堆積的原因,而硝化過程在低水溫條件下也慢了。這一切都是亞硝酸鹽容易升高的原因。因此預防和處理亞硝酸升高視為養殖的綜合管理問題。
1、既然此時的水溫硝化過程受抑制了,所以在冬季使用硝化等等相關的微生物,可能很難達到期望的效果。因此,一般冬季或冬棚中不選擇微生物為首選的預防和處理亞硝酸鹽的方案。
2、化學處理方案為上策,盡管化學反應會因水溫低而變得稍慢,但其反應仍然很明確的一分子亞硝酸鹽能變為一分子的不溶性鹽沉淀。其優點是安全同時不會有缺氧的危機,缺點是若水中亞硝酸鹽的濃度較高時用量就得加大。
3、預防亞硝酸鹽升高的源頭措施是降低池塘水中堆積的氮源,這方面可以通過合理投料、及時排污和使用塘生態讓池塘中有機物惰性化達到其目的。
具體的預防方法;
1、合理投料,水溫低的時候少投料甚至停料,改為撒211一包/畝。
2、水比較濃時減少投料,同時潑灑塘生態2公斤/畝,把水體的有機物鈍化為惰性的、難分解的物質。
3、陽光少的時候,規律的每晚撒400克增氧劑/畝,減少無氧的代謝,如果底部有滑膜,水有腥味可以用一下底康。
4、有必要可以按需要人工為池塘補藻,強化池塘的氮循環。
5、在池塘中吊掛菌屋,讓微生物在水溫相對高、溶解氧相對高的池塘水面進行有氧氮循環,克服微生物耗氧量大、厭氧代謝物積累的缺點。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