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甲魚產業,是改革開放后起步較早的特種水產養殖業,經過幾十年風風雨雨的發展歷程,開始進入養殖模式優化、產品質量提高、產能供銷平衡、產業形勢回穩的良性發展新時代。但要使產業發展做到更優更強,還需充分學習國家對產業發展的新要求,進一步研究市場發展新趨勢并不斷創新努力。為此,筆者談點自己的思路與建議,供參考。
一、產業現狀
1.去產能成效顯著
我國甲魚產業雖然因市場價格變化有過發展起落,但養殖產量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卻一直呈上升趨勢,一直到2012年底,存量達到了46萬噸,大大超過了銷售高峰年份的25萬噸,造成了從2013年開始市場價格斷崖式的下跌,至2014年市場價格低于養殖成本,導致許多養殖戶倒閉或轉產。然而超量的產能使產業并沒有按以往常規3年的周期變化規律而轉好回升,直到2017年7月,市場價格才開始逐步回升到薄利回報,產業低迷時間長達6年。分析我國甲魚產能超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農村市場信息不夠暢通,存量積累。由于大量的個體甲魚養殖戶地處環境較好的偏遠農村地區,他們養殖甲魚大多是利用自己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優勢,很少也很難掌握市場的實際動態變化和發展趨勢,加之甲魚的養殖周期相對較長,往往養時市場價格還可以,等養大了市場價格低了又因價低惜賣、存塘待價,造成存量不斷積累。
二是養殖模式增多,產量猛增。隨著我國甲魚養殖技術的成熟和養殖模式的創新,使一些原本不養甲魚的資源得以利用,使總體產量猛增,如近年來出現的種養結合模式、混養模式等等。
三是市場萎縮,銷售減量。主要是傳統消費群體的減少而新消費群體沒有形成,所以從2011年開始市場逐年萎縮,銷量減少。
超大的存量和價格低迷,使我國甲魚產業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低谷,去存量已成當務之急,所以我國一些主產區從2013年開始,通過產業整頓、淘汰落后產能等一系列去庫存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如全國徹底拆除舊高污染溫室養鱉模式約1800多萬米2,僅這一項就減少產能20萬噸左右,其中浙江的力度最大,拆除舊溫室1000多萬米2,使我國甲魚產業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造。據不完全統計,我國2017年可銷售商品甲魚產量可回落到20萬噸左右。
2.新模式適應趨勢
取締了對環境和產品質量有影響的舊模式,保留和創新既可保證環境質量、又可提高產品質量、還能節約資源的新模式,不但滿足了市場供應,也符合我國甲魚產業的良性發展新趨勢。如我國目前利用稻田養鱉、茭白田養鱉、藕塘(田)養鱉、蘆葦灘養鱉、葡萄園養鱉等種養結合模式的產量已達到總產量的35%。而利用池塘進行蝦鱉混養、魚鱉混養、蛙鱉混養、蚌鱉魚混養等模式的產量也達到了25%左右,單純養鱉模式產量減少到40%左右。而我國利用種養結合模式的資源可說是取之不盡,只要市場需要,可隨時擴大生產。
3.產品質量穩步提高
產品質量的提高主要體現在消費者對產品的逐步認可,特別是近5年來沒有發現甲魚產品的質量投訴和負面報道。通過到全國各地主產區的養殖場和批發市場考察了解,其中我國最大的甲魚批發市場浙江新農都市場的變化最為典型,市場上甲魚的品種開始趨純,基本以中華鱉和日本鱉為主,而甲魚的形態和體色也很正常,沒有發現有明顯的黃色底板、紅色底板和過度肥胖的甲魚產品。從市場監管部門了解到,浙江農產品批發市場必須進行入場前產品安全衛生首測,有問題的產品不許進場。在湖南、江西、湖北、廣東、安徽、江蘇等甲魚主產區考察還發現,地方政府監管部門對甲魚品種的輸入和養殖生產中投入品的檢查檢測也十分嚴格,一旦發現違規養殖的,嚴懲不貸。走訪各地養殖場時,養殖生產者在重視養殖環保的同時,也很重視疾病的預防,特別是用中草藥預防和生態化管理,基本做到無藥添加養殖,養殖戶觀念的轉變和行動上的保證是近年來最大的提高。
4.市場回暖供需平衡
我國甲魚養殖從2000年開始,養殖成本和銷售價格一直呈降低的趨勢,其中成本的下降不是因為投入品價格下降,相反飼料價格還在上升,主要是養殖技術成熟、成活率提高,一些新模式投入品項目減少,如池塘混養和種養結合模式不但不用地租和水電費,甚至不用投喂,養殖成本大幅降低。同時市場銷售價格和銷量及商品利潤率也呈逐年下降趨勢,2000年市場塘邊生態鱉銷售價每500克49元、養殖成本是每500克38元,商品利潤率29%,2008年養殖戶塘邊銷售價是每500克38元、養殖成本是每500克32元,商品利潤率19%,到2012年市場銷售價每500克19元、養殖成本每500克18元,商品利潤率只有0.5%,直到2017年11月,商品價漲到每500克24元、成本價20元,商品利潤率提高到20%。所以從2000年開始,養殖者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特別是2012至2015年,市場價格一直處于成本價上下不斷浮動的狀態,這階段一些養殖技術差、病害死亡較多和經營管理不善的企業只好倒閉退業。直到2016年秋開始,市場價格開始回暖,那些挺過來的企業,也回到獲利的新局面。市場出現價格回暖,意味著產業開始走出低谷,而市場產品的價格越來越趨同價值,這是市場和消費成熟的表現,市場需求與產能逐步平衡更是產業發展向好的預示(圖1、圖2)。
圖1 2000年至2017年全國甲魚產品銷量變化情況
圖2 2000-2017年甲魚商品市場價格與養殖成本及利潤空間變化情況
綜上所述,我國甲魚產業發展開始步入良性發展的新時代。當然,產業的發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在看到產業回穩向好的同時,存在的問題還是不少,如市場萎縮、銷量減少對產業壯大的影響日趨嚴重;產品宣傳力度不夠和產銷模式散亂落后對開拓市場的影響;產業發展觀念的陳舊和創新后勁不足對產業發展的阻礙等,還需要努力研究應對和改進。
二、今后我國甲魚產業發展的建議
1.學好法規有序發展
在我國進入依法治國的新時代,依法經營企業、依法推動產業發展是產業有序發展的首要要求。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各種法律法規更加完善和健全,學習好法律法規和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推行的經濟政策十分重要,否則就會偏離發展方向而影響產業的健康發展。涉及我國甲魚產業從養殖到銷售的法律法規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有《漁業法》《環保法》《土地法》《水法》《食品安全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都應認真學習和掌握。
2.優化結構高效發展
一是進行區域結構聯合,區域間結構聯合不但便于協調發展,避免盲目和偏差,還能互相促進。如廣東甲魚養殖比較發達,但因氣候等諸多原因苗種生產效果不好,所以以養商品為主,他們每年大量放養的苗種大多要到外省引進,而與廣東鄰近的江西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氣候條件及苗種繁育技術都走在國內前列,并成為國內知名的甲魚苗種生產基地,但因市場關系苗種每年過剩。各自因沒有跨區域結構聯合,不是廣東買不到理想的好苗種,就是江西的好苗種沒人要,各愁各的。如果建立跨區域聯合,廣東需要什么品種的苗種,質量要求如何,江西按廣東的要求去生產,兩邊都有利,該有多好。
二是產業聯動結構,產業內部雖然分工不同,專業差異也大,但目標一致,都是為把甲魚養好,賣出好價,產業鏈中各個行業都能賺到錢,行業也得以更好發展。而現狀也是各做各的,如飼料企業為了做市場,不惜采用欠款、價格優惠等措施爭奪養殖戶,而養殖戶也利用飼料企業的這種惡性競爭局面,盲目發展增大產能,最后市場行情不好,不但價格低還賣不掉,自然也影響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樣一些地方要開辟甲魚市場,找上門來搞聯合,也因各自考慮自己的風險和困難而不敢進行。相反如果我們把行業間組成體系性團隊進行產業聯動整合,采用分工明確利益共享的宗旨組成團隊共同經營,一定會有好的效果。如2017年7月有幾個東北(吉林、遼寧、黑龍江)水產經銷戶找到筆者,說東北人想吃甲魚,但當地因氣候條件和養殖技術等因素養殖量極少,而市場上的產品又怕不可靠,想到南方來找大型養殖企業共同建聯合體開拓東北市場。這是個好的苗頭,也是個好的創新,只要大家以誠相待,一起整合各自的優勢共同發展,也能推動產業的良性發展。
3.做精做強平穩發展
甲魚是我國傳統的美食補品,其既不同于一般的保健品,也不同于平常的食用品,所以消費群體的傳統傳承性很強,如浙江民眾就有吃甲魚滋補的習俗,每到學生考試和過年過節甲魚的銷量就大。其實我國從長跑教練馬俊仁做甲魚廣告后,國民就曾掀起一股甲魚熱,價格也一度漲到每千克900元,以后因甲魚品種亂雜、甲魚形態多變、色澤異常、甲魚品牌不堅等良莠不齊產品充塞市場,不但使消費者挑選甲魚無所適從,也敗壞了甲魚的原有形象,所以要振興甲魚產業,必須重塑形象,做精做強。為此特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一是養殖消費者熟悉的優良品種,淘汰落后品種。無論老幼,中國人熟悉的甲魚品種主要是中華鱉,這個品種除西藏以外分布于我國各個地域,因地域氣候和養殖生態環境的不同,在體色上略有差異。如黃河流域的黃土底質的水域中無論是野生還是養殖的甲魚,都會呈現土黃色體背,當地人稱之為黃河鱉;而廣西一帶因水域底質多為黃沙土質,甲魚也會呈現淡黃色的體背,當地人稱之為黃沙鱉;而長江流域的水大多呈綠色,所以甲魚體背會呈現青綠或墨綠色,并有些散狀花斑分布,當地人稱之為花鱉等。這些品種和形態是中國人不但熟悉而且是代代相傳的印記,這些品種不但養殖適應性強、成活率高而且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后又從日本引進經選育后的中華鱉,不但形態色澤好看,營養也十分豐富,后經農業部審定發文作為引入新品種。本來這幾個品種在我國養殖很好,消費者也認可,卻在新世紀初又從不同渠道引進許多境外品種,有的還與之雜交,這不但對我國甲魚品種的純化造成污染,也使消費者挑選甲魚品種時陷入尷尬。所以生產企業一定要選消費者熟悉和認知的本土優良品種,淘汰并無優勢的落后品種。
二是進一步提高質量生產精品。雖然我國經過多年的努力甲魚商品質量在逐年提高,也有些品牌較好的精品,但整體而言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生產甲魚精品標準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生產場所的無公害,二是養殖投入品按國家標準執行,三是產品上市前的檢測檢驗,使商品做到絕對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食品標準。只有生產讓消費者放心和喜愛的精品甲魚,甲魚市場才會興旺發達。
三是真誠熱情的精準服務。甲魚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最大的障礙是挑選難、宰殺難和烹飪難,這三難導致甲魚到嘴難。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本來就很少動手做飯燒菜,一聽吃甲魚這么麻煩,消費熱情就大大降低,如果我們能做到精準服務和個性化服務,讓不管男女老幼都能很滿意地享用甲魚的美食養生,甲魚的消費量就會增加。比如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要,幫你選、幫你殺,按你的口味做好送到家,這個傳統的美食補品一定會促進消費,豐富市場。
四是不斷創新發明新美味。根據目前和今后的生活條件,如沒有特殊的情況,身體補養已經不是主流,而享受美食已成為今后小康社會的最大需求。所以作為美食原料的甲魚,創新發明更適合目前消費者需求的特色美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特別是作為有較好美容作用的甲魚裙邊美容羹,定會受女性消費者的青睞。
4.做好宣傳推動發展
實踐證明,一種產品的宣傳推廣,是消費者了解產品的最好手段,到目前為止,甲魚產品作為我國較早推向市場的特種水產品,既沒上過央視,也沒做過像樣的廣告,而過去被人唾棄的小龍蝦,經央視的一句“有滋有味的龍蝦、有滋有味的盱眙”而名揚神州,如今年產85萬噸的小龍蝦還供不應求,而作為傳統的美食補品甲魚,年20萬噸的銷量還難保住。所以下工夫做好產品宣傳,是帶動市場興旺、推動產業發展的有效措施。(作者:浙江杭州龜鱉研究所 趙春光)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