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封冰期間,池塘底部有機質積累,藻類繁殖,光合作用產氧量高,水體溶解氧過飽和,容易發生氣泡病。立春以后,池底溫度不斷升高且化冰后氣壓驟減,溶解在水體、縊蟶體液中的氣體溶解度變小,游離出來的氣體不能及時排出,在縊蟶外套膜內形成氣泡,縊蟶發生氣泡病,出現上浮,即“漂蜆”現象。
“漂蜆”案例
遼寧東港黃土坎地區,有一海蜇混養縊蟶圈,面積60畝,平均水深1.4m。2016年4月3日投放縊蟶苗369.6萬粒(22筐,48斤/筐,3500粒/斤),套養鰕虎魚(胖頭魚)。受2016年秋季縊蟶價格偏低(3-4元/斤)的影響,加之大部分池塘縊蟶規格偏小(60粒以上/斤),所以大部分養殖戶選擇越冬。
2016年池塘封冰時間較去年提前10天左右,2017年3月12日幾乎所有池塘都已經化冰。有些池塘在冰未全化開之前就出現“漂蜆”,化冰后“漂魚”、“漂蜆”現象普遍(圖1、2),發病池塘鰕虎魚和縊蟶漂浮在水面,縊蟶外套膜及出入水管處有大量氣泡(圖3),嚴重的死亡漂在下風口,其他癥狀不明顯。檢測部分池塘水質指標:pH值8.9以上、氨氮0.1mg/L、亞硝酸鹽0.01mg/L、溶氧“爆表”(圖4)。
圖1 “漂蜆”
圖2 “漂魚”
圖3 縊蟶外套膜及出入水管處有大量氣泡
圖4 發病池塘水質情況
“漂蜆”的預防和處理措施
1、立春以后,隨著氣溫回升,適時打“冰眼”曝氣,排出水體中的過飽和氣體;
2、適當進排水,加快化冰,及時排淡、化冰后勤開增氧機,減少水分層的影響;
3、出現“漂蜆”現象,但冰未全化,可人為破冰減少損失;
4、底質不好的池塘,上下層水溫度差較大,易發生底熱,要及時改底;
5、已經出現“漂魚”、“漂蜆”的池塘,外潑“速解安1kg”(3畝/包)1-2次可有效緩解;
6、為防止繼發感染其他病原,可潑灑刺激性小的碘制劑消毒預防。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