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日本不卡三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毛视频

歡迎光臨中國鰻魚網

這幾種對蝦養殖模式可能你還沒聽過,但以后就該這樣養

       當前水產養殖業面臨著層層挑戰,環境、病害、質量安全都對養殖戶發出警告。2015年開始施行的新《環境保護法》嚴格地限制了養殖排污,農業農村部(原農業部)更是指出中國漁業發展方向是減量增收,或者預示著水產養殖業是時候轉型了。在2018年魚蝦混養技術交流會上,南海水產研究所朱長波博士提出,生態養殖才是水產養殖業的出路。

朱長波表示,雖然低鹽水體養蝦已成我國對蝦養殖的主流,但仍然面臨諸多困難,比如病害頻發、風險與效益不成正比、養殖環境惡化等問題,在探討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后,“混養”是最佳的答案。他介紹了幾種低鹽池塘蝦魚混養模式以供養殖戶參考。

南美白對蝦-羅非魚生態高效混養模式

蝦塘里為什么要混養羅非魚?那是因為羅非魚具有食性雜、耐粗飼、生長快、肉質好等優點,是南美白對蝦的完美搭檔。當前對蝦-羅非魚混養主流有兩種模式:其一以蝦為主,投喂蝦料,羅非魚低于50/畝,主要是為了減少蝦病,但問題是增加了捕撈的工序,經濟增效卻不明顯。其二是以羅非魚為主,投喂魚料,低密度養蝦,輪捕輪放,羅非魚保本,蝦為純收益,增效明顯,問題是保本的基礎是羅非魚,但近年來羅非魚病害比較嚴重,行情低迷,這種養殖模式也受到了質疑。

對此,朱長波提出了對蝦池塘網箱套養羅非魚模式。這種模式對蝦適宜放苗密度為5萬尾/畝,蝦苗入池至少15日后投放10-15cm的大規格羅非魚苗。如果網箱在池塘四周,羅非魚的放養密度適宜30-60/方;如果網箱在池塘中央,羅非魚的放養密度適宜5-10/方。養殖過程不換水,根據天氣和水質情況調控水質。這種養殖模式可充分利用池塘空間,降低風險,易捕易撈,魚蝦分開避免羅非魚搶吃蝦料,若不投餌羅非魚還會濾食顆粒物調控水質。但這種養殖模式也要合理控制投餌模式和網箱規模,過量則會加重水體富營養化,不足則羅非魚產出對增收作用有限。

蝦池套養魚類網箱原理圖

當然,朱長波還提出了對蝦-羅非魚直接混養模式。這種模式對傳統模式有一定的優化,蝦苗密度適宜5萬尾/畝,蝦苗入池至少15天后投放標粗羅非魚苗。如果魚類僅有羅非魚,密度推薦100-200/畝;如果再混養少量的鰱魚和鳙魚,羅非魚的密度建議為20-30/畝。這種模式的羅非魚可用于吃病死蝦,切斷蝦病傳染途徑,也可有效抑制藍藻發生,還可以提高飼料利用率、改善水質、增加底層溶解氧、抑制弧菌。但這種模式還是要注意合理控制羅非魚密度,畢竟羅非魚會爭搶蝦料,網捕也較難。

南美白對蝦-草魚多元混養模式

這種養殖模式是珠江三角洲等河口低鹽度地區對蝦養殖戶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在蝦池混養少量草魚,對蝦發病少,成活率高。但在放養結構、水質調控和投喂方法上沒有系統性技術方案。近兩年草魚行情有所回暖,這種養殖模式的優化十分有必要。

這種模式在土池中放養5萬尾/畝蝦苗,30-40/畝草魚,少量的濾食性鰱魚和鳙魚,此外還可以投放20-50/畝的底層雜食性鯽魚,如果不養鯽魚,則可以換成20-30/畝的埃及革胡子鯰魚。魚苗在蝦苗入池至少15天后投放。養殖過程不換水,根據天氣和水質情況定期投放微生態制劑調控水環境。第一造蝦養成后如水溫適宜,不干塘直接投放對蝦苗進行第二茬養殖,混養魚類留塘但草魚規格須控制在2kg以內,或者按照第一茬搭配比例補充魚苗。養殖過程中除了要做好調水、增氧外,草魚還需要每天定時定點喂食兩次膨化飼料進行馴化。至少馴化30天后開放圍欄的水下部分。

 這種模式草魚捕食病蝦,控制病原;抑制弧菌,預防蝦病;增加魚類產量400/畝以上;水質優于單養,減少用藥;混養模式中,蝦收益占六成,魚收益占四成,養殖風險較低。

蝦池圍網分隔多元復合養殖

以南美白對蝦-鯔圍網分隔混養為例,蝦苗密度適宜5萬尾/畝,鯔魚100-150/畝,少量埃及革胡子鯰魚。土池中央區域建大型圍網,占池塘面積1/4~1/3,圍網孔徑以鯔魚苗不能逃逸為準;肥水后在圍網內放養鯔魚種,養殖前期在圍網內投喂魚飼料,中后期不投餌;第一造蝦養成后如果水溫適宜,不干塘直接投放對蝦苗再養一造,混養魚類留塘或按第一造搭配比例補充魚苗。養殖過程不換水,根據天氣和水質情況定期投放微生態制劑調控水環境。這種模式成本低、易操作,羅非魚、遮目魚、鯽魚等雜食性或濾食性品種都適合。

蝦池圍網分隔多元復合養殖圖

朱長波介紹其優點:在池塘中央區域圍網不投餌圈養鯔魚,不增加池塘的環境負荷,明顯提高了飼料利用率,降低了對蝦餌料系數,提高了池塘產出效率,也減少了廢物排放。

稻蝦共作生態養蝦模式

朱長波介紹,這是一種全新的對蝦養殖模式,池塘中種稻,可降低氮磷、促進底泥氧化、夏季降低水溫、提供隱蔽區提高成活率,且水稻秸稈粉碎后可作為農田基肥,無次生污染。

選擇耐水浸、耐鹽品種水稻在蝦塘中栽種,通過對蝦與海水稻、羅氏沼蝦與常規稻的互利共生,實現穩水、減排、節能和增收的效果。朱長波表示,種稻池塘環境優良,對蝦成活率高,活力強!

近年來在全國各地掀起轟轟烈烈的拆網、控排、禁養整治行動,傳統的養蝦模式作出改變勢在必行,上面的幾種養殖模式在減少廢物排放上都作出了控制。朱長波建議,現在有些地區可能還沒開始進行整治,但改變傳統養殖模式,生態養殖已是大勢所趨,養殖戶提早做好準備是保證自身利益的關鍵。

中國鰻魚網報道

【關鍵字】:水產養殖漁業,對蝦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