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構成大農業的種植業、畜牧業和漁業中,漁業具有比較優勢,在漁業諸多細分行業中,水產養殖業優勢更為突出。水產養殖就是人們人為控制下運用水域或灘涂繁殖、培育、養成和收獲水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狹義的水產養殖主要是指從苗種養成水產品的全過程。廣義上也可包括水產資源增殖。
漁業尤其是水產養殖生產的歷史非常悠久,源遠流長,魚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中國淡水養殖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5世紀已有《養魚經》問世。以后,在歷代許多地方志書中有關水產養殖的記載,全面系統、深入細致、具體生動形象,讓這一古老的漁業生產方式呈現在世人面前。目前,淡水養殖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傳統的池塘精養鯉科魚類,以施肥、投餌獲得高產,并將各種不同食性的魚類進行混養,以充分發揮水體生產力。這是水產養殖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一大批名優新魚類和特種水產養殖品種被成功開發和引進來,豐富、發展和提高了該養殖生產模式。另一類是在湖泊、山塘、水庫、河溝、水稻田等大、中型水域中放養苗種,主要依靠天然餌料獲得水產品。現在也有人通過投喂鮮活餌料或人工配合飼料增加產量。如何在此基礎上把握主題詞,破解難題,實現水產養殖業發展新突破是政府尤其是漁業主管部門、水產養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和漁農戶需要認真思考的大問題。最近,筆者有幸應邀前往珠三角的廣州、中山、順德,粵北山區的韶關以及粵東的汕尾等地為其舉辦的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授課講學,期間做了大量調查研究,結合過去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儲備,筆者認為要實現水產養殖新突破需要把握以下六個關鍵詞,它們是產地、品種、飼料和模式、服務以及文化,它們是綱,綱舉目張,它們將為水產養殖發展注入更強大的動力,引爆水產養殖獲得更大的發展。
一、 產地
主要圍繞水產養殖生態環境這一中心做文章。就是根據傳統中醫藥文化中的培植道地藥材這一原理和指導思想開展水產養殖。這是因為水產養殖動物具有極強的屬地感,就像中草藥中的道地藥材,道地藥材是指經過中醫臨床長期應用優選出來的,在特定地域通過特定生產過程所產的藥材,道地藥材是指中醫臨床長期應用優選出來的,在特定地域通過特定生產過程所生產的藥材。該藥材較其他地區所產的同種藥材品種佳、療效好,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如果人們能夠按照道地藥材生產工藝和流程開展原生態或全生態水產養殖就能實現水產養殖新突破。過去,人們只知道養魚就是養水,好水養好魚,大水養大魚,殊不知這只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在造就養殖優良水產品的諸多因素中,水質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一個極具特色的優良水產品是由許多因素共同作用造就的。例如氣候條件,它有一個大氣候像溫度,它可以保證廣溫性魚類不至于凍死、熱死但不能保證其品質,它還有一個局部小氣候,像季節差和日差。水產養殖產地上有光、熱、氣,下有水體、土壤和植被,共計六要素,而該要素的細分和合成具有唯一性,是不可以復制的。因此,要實現水產養殖發展健康可持續發展就需要保護該獨有的水產養殖生態環境,這是實現該產業發展新突破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
二、 品種
農諺: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水產養殖品種主要分為原種和良種兩大類。其中原種主要是指未經優化選擇的品種,而良種主要是指經過提純復壯和雜交選優出來的新品種及品系。根據水產養殖品種更新換代這一趨勢性,以引跑者為目標,不斷實現品種轉型、升級和提高。水產養殖品種主要由傳統大宗養殖品種當然主要是指鯉科魚類中的四大家魚以及鯉鯽鳊等魚類,它們主要是草食性、濾食性和雜食性,名優新品種主要是指鱸鱖、鰻鱧等高檔優質肉食性經濟魚類,在此基礎上,還有一類水生經濟動物占據著水產養殖的最高點,這就是龜鱉類。該過程是一個馴化過程,同時還是良種選育過程,或者通過提純復壯,或雜交選優,構建親本種群,實現養殖品種的生物學性狀優化、穩定化、固定化以及品相、品質、品味的提高,其中該種群繁育出來的苗種是實現水產養殖獲得進一步發展的突破點。目前,在水產養殖品種構成中,最具市場競爭力的是龜鱉類,龜鱉類是指龜鱉目下的龜和鱉科類動物,其中以金錢龜、黃喉擬水龜、黑頸烏龜、安南龜、黃緣閉殼龜等龜類為之最,它們屬一線高檔名龜,融食用營養、藥用滋補和休閑觀賞為一體,具有極高的收藏保值和投資增殖功能,它是水產養殖的引領者。同一水土環境和條件,如果能夠按照該發展趨勢開展水產養殖,就能實現自己的水產養殖新突破。
三、 飼料
飼料是指所有人飼養的動物的食物的總稱。廣義的飼料主要指的是農業或畜牧業飼養的動物的食物,它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魚粉、氨基酸、雜粕、添加劑、乳清粉、油脂、肉骨粉、谷物、甜高粱等十余個品種的飼料原料。俠義的飼料主要是指畜牧飼養或水產養殖動物的食物。以水產養殖飼料為例,它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基礎飼料,其中主要是指鮮活飼料,像青草、蔬菜、瓜果,魚蝦、牛羊肉及其內臟、下腳料以及昆蟲等,另一類是以基礎飼料為飼料基礎的人工配合飼料,就是人們根據水產養殖動物個體生長、發育和繁殖對營養需要,通過配方設計,實現成分優化組合,按照一定的加工工藝例如機制、干制、膨化等加工生產出來的人工配合飼料,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由基礎飼料到飼料基礎,它實現了飼料的充分供給,保證了水產養殖的穩產和高產,這是水產養殖一次革命性突破。水產養殖是十分,它由七分環境、一分種、二分養構成,環境就是產地,種就是品品種,而養主要是指飼料。如果一味的追求單產高產就投喂人工配合飼料,這是因為其餌料系數最高,如果在追求單產的同時還兼顧質量、品質和風味這就需要投喂基礎飼料尤其是天然鮮活飼料。其中投喂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要知進即加料、知退減料,知變化即添加,讓水產養殖動物個體健康生長、種群繁衍壯大。
四、 模式
按照傳統的八字養魚經,水、種和飼只是開展水產養殖的三個基本要素,該要素中的每一個要素的營造是一個單項技術,需要將其集成,融合,形成合力,推進其形成生產力,打造出核心競爭力,這就是當下最流行的生態健康養殖模式。該模式是一個組合拳。第一步是營造環境,懂得將光、熱、氣凝聚在池塘中,運用生化、生物、生態方法調節水質、改良底質、營造植被,為水產養殖動物的健康生長提供強有力的拱衛。第二步控制放養密度,這是由養殖場地獨有的負荷和承載力決定的,過猶不及,欲速則不達,該密度是動態的,由小到大逐步降低。第三步就是優選模式。除了單一品種集約化精養之外,多品種立體混養、套養是一個上佳的選擇,例如傳統的一草帶三鰱以及現代的魚蝦鱉混養模式。目前,國家倡導且得到廣大漁業從業者高度認同的主導模式是生態綜合種養,該模式的理論基礎是水生動物都是天生、地長和人養出來的,即水陸間作、輪作,例如魚菜共生、稻藕(魚、蝦、蟹、鱉)輪作,該舉措節約資源即節水節地、保護環境即節能減排,減少了化肥、農藥的施用,提高了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正在全國示范推廣和普及。 同時,富集現代科技以及工業化成果,例如搭建培育溫室和保溫大棚,物理機械清淤、換水、增氧,化學滅蟲、殺菌和消毒,廣泛施用益身菌, 實施全程全方位自動化監控,最終實現水產養殖的成功。
五、 服務
服務是商品的內涵延伸、深化和外延拓展。水產養殖核心是商品水產品養殖,這是一個專業化生產,圍繞這一中心需要社會化協作即構建一個社會化服務體系作配套和支撐。該服務體系分為兩大子體系,一是經營性服務,構建商品養殖生產的上游環節,例如原種保有、良種選育和苗種繁育、培育,給予水產養殖提供數量足夠且質量有保證的苗種,下游環節主要是水產品購銷、儲運、加工與綜合利用,開發水終端消費市場,實現水產品進一步保值和增值。同時,圍繞這一條產業鏈,一系列為之配套的更加專業化的細分行業發育和發展起來,諸如魚塘、溫室和保溫大棚等養殖設施的設計建造以及飼料、藥物以及器材、設備和工具加工制造。二是公益性服務,主要是政府尤其是水產技術推廣機構提供的傳統的新品種開發與引進、新技術試驗與集成、新模式示范與推廣以及現代的漁業資源與環境監測、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以及水產養殖防災減災等。目前,水產技術推廣已經實現了一主多元即以國家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為主導,涉漁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專業化和社會化推廣模式,該模式融匯了諸多體制和機制的優勢,具有極強的生機活力,它為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強大的基礎性、技術性和服務性支持。
六、文化
民諺:一方水土造就一方風物,一方風物養育一方人,一方山水自有一方風情。水土、風物和風情是一條紅線上的三顆珍珠。這條紅線就是大自然和生活。要保護漁業資源與環境,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實現漁業增產、漁農增收和漁區穩定、繁榮,核心就是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魚文化。由于漁業尤其是水產養殖生產更具屬地感和歸屬感,這就意味著它融生產和生活為一體,是一個文化現象。魚文化就是水產養殖在生產發展時間和市場拓展空間的高度融合,具有獨一性、穩定性和傳承性,該三性凝結成為最強的市場競爭力。打造魚文化就是回歸自然和生活,舉辦具有導向性的專題漁業節慶活動,依托年鑒、地方志,存史、資政、教化和科普,滴水穿石,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魚文化,讓漁業產地水土豐美、產出風物豐富和人們風情萬種,魅力永存,這就是市場核心競爭力。自然是吾師,生活是吾師,通過效法自然,向生活學習,其中蘊藏了無限的智慧和力量,該學習是就是磨刀,磨刀不誤砍柴功,該努力就一定能實現水產養殖業健康可持續大發展。
結論
漁業尤其是水產養殖業是一個古老的行業,闡舊邦,賦新命,在新時代它被人們賦予了新的使命,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我們水產從業者不論是行政管理者、執法者、技術推廣者還是長期戰斗在漁業生產和市場經營第一線的水產養殖業者都要有擔當,胸懷大局,登高望遠,把握水產養殖的六大主體詞,即產地、品種、飼料和模式、服務以及文化,且把這六大主題詞串成一條線,這就是水產養殖業發展的新主線,按照該主線指引的道路,把其中每一環節和細節做實、做到位和做出成效就一定能引爆水產養殖業獲得大發展。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