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養龜業是近年來迅猛發展起來的新興特種養殖業,影響之大,已引起全球業內人士的關注。由于龜的品種多,涉及面廣,單品種市場走向不確定,特別是近幾年的市場價格持續下跌等因素,業內對今后的發展表示迷茫。養龜業要健康發展,還應遵循精心保護、科學繁養和合理利用的協調發展之路,為此,就我國養龜業的現狀與今后發展提點思路與建議,供參考。
一、產業現狀
1.價格下跌市場回穩
大起大落的市場價格是市場動蕩的最大特征,也是市場人為炒作的不正常現象。龜類市場出現過大大超出產品相對價值的價格暴漲短期行為,而持續的價格下跌顯然是一種正常的回歸行為,因為龜產品的價格是隨著產量和需求的實際變化而變化的,市場價格漲得越高,跌得越快也越低,所以既沒必要驚慌,更不必迷茫和看衰行業的發展。現以我國近年來繁殖量較大、市場較熱門敏感的黃喉擬水龜(兩廣稱石龜)龜苗市場走勢為例,看看我國龜市的發展歷程(圖1)。圖中數據取自我國最早成立養龜協會的廣西欽州協會從1995年開始統計的黃喉擬水龜市場價格。
從圖1中看到,黃喉擬水龜第一個十年的市場價格從1995年50元/只逐步上升到2005年的250元/只相對比較合理,十年間價格上揚5倍,這里價格的逐步上揚,與民眾對龜的逐步認知和養殖興趣提高的過程有關,屬于正常的平穩發展。而后十年特別是2007年開始到2014的7年中從80元/只猛漲到800元/只,價格上揚10倍,與人為炒作有關,是一種不正常的發展勢態,也是導致以后幾年價格斷崖式下跌的必然因素。根據黃喉擬水龜的繁養特性與成本及大眾市場的接受度,龜苗在50元/只左右的價格是一種價值回歸,更是龜市回穩的具體表現。今后苗種的生產量會更大,而市場價格仍會取決于養殖產量與實際消費的需求,特別是龜類的終端消費市場還沒有形成持續穩定的勢態之前,如再盲目發展,就不是價格低的問題,而是有沒有人要的問題,如出現這種現象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2017年黃喉擬水龜的尾苗價格跌至30元/只,已接近成本)。
2.投資理性發展趨良
我國動物養殖業的前車之鑒很多,養蝎業、養貉業、養獒業與養鱉業等,都值得我們回味與深思。2014年暴發的養龜風暴,使許多跟風入行的投入者嘗到了疾風暴雨后枝敗葉落的滋味,值得慶幸的是,大多數入行的養龜者原來有固定產業和穩定的職業,謂之兼職養龜。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二十幾萬養龜人中,60%為兼職養殖,只有40%為專職養龜,而具有十萬只以上規模的還不到10%,特別是價值較高的名龜養殖規模較大的還不到5%,奇特的是養殖名龜的大多在城市,養殖價值較低的食用龜大多在鄉村。風平浪靜后,大多數養龜者拾起了原來的產業,把養龜業作為第二產業堅持守護,而專職養龜者在不斷調整品種結構的同時,也在往產業多樣化銷售和加工方面努力。投資者的理性回歸,同樣也是產業發展趨于良性的表現,養龜業的發展與洗禮,為我國今后走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積累了經驗,筆者的觀點是,養龜應該做個穩健型的人,膽小些但平安。
3.技術成熟種群壯大
龜是一種抗逆性很強的生物,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得病死亡的,即使是人繁的苗種,只要質量好,也很少會發病死亡,所以好養是龜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有人稱之為“懶人養龜”就是這個道理,而前幾年發病和死亡較多的原因純粹是人為所致,如不規范的長途轉運及多次轉手買賣,特別是剛孵化出殼的龜苗,經過這樣折騰也就差不多了,加之新養殖戶因不懂養龜基礎知識,在放養和投喂上沒有按龜的習性進行合理的操作,也造成了大批死亡,以致一些剛入行、經濟實力又不強的新養殖戶因此破產致貧。
據眾多養殖戶反映,野生黃緣盒龜的人工馴養成活率不到20%,其他水棲龜類的養殖成活率最低也只有60%左右,損失之大,可想而知。而今大多數養殖戶經過自己的實踐和互相交流,基本掌握了從親龜繁育到苗種培育等關鍵技術,養殖成活率大大提高,所以每年我國的食用龜品種的龜苗產量以千萬計(烏龜、紅耳龜、鱷龜、偽龜、花龜等),中檔龜品種(黃喉擬水龜、安南龜、阿拉巴馬龜等)的龜苗產量以百萬計,而一些繁殖率較低的高檔名龜(三線閉殼龜、金頭閉殼、黃緣盒龜等)年產也有數十萬只,使龜的種群數量迅速壯大。這為今后穩定市場和合理放歸及綜合利用打下了基礎。
4.行業規范仍需完善
雖然我國養龜歷史悠久,但真正形成產業是在新世紀初,在這以前都是以兩廣為主的一些家庭出于愛好或傳統進行的養殖與交易,所以規模較小,養殖地域也主要在兩廣和華東部分地區。進入21世紀后,我國養龜業不但養殖品種和數量大增,養殖地域也擴展到我國主要發達地區,與此同時服務于養殖的相關產業也迅猛發展,如飼料、藥物、設施和相關的社團組織等,但我國養龜業在遵循國家和社會的一些行為規范上卻是滯后的,特別是許多龜類還是國際、國內的保護動物,除了如何養殖以外,對如何交易流通與放流的規范幾乎仍流于民間傳統的自由觀念,所以一直來各種糾紛、欺詐、違規違法事情不斷,這種局面如不改變對產業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因此行業內部如何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和交易誠信等規范的完善,已成當務之急。一個產業的發展規范條例很多,在遵循國內、國際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制定完善行業特性的規范,不但需要學習,更要進行研究,因為養龜業只有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規范路上,才能得以可持續健康發展。
二、前景展望
前年,筆者曾發表過《養龜業前景仍好暴利不再》的討論性文章,引起了業內反響,兩年過去了,不但國家發展帶來了有利產業發展的信息,龜業也出現了新勢態,那么養龜的前景到底如何,筆者認為前景仍然看好,理由有以下幾點。
1.國家進入小康社會有利產業發展
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形態也將逐步進入康養社會,人們對生活的需求不再是吃(溫飽)、住(住房)、行(有車),而是娛(娛樂)、養(養生)、游(游玩)。這對功能性較多的龜來說,因其不但是觀賞養性的寵物,還是保健養生的美食補品和治病救人的中醫藥,不但可以直接應用,還可以作為工業化產品進行開發利用,所以需求會越來越大。
2.民眾對龜的認知逐步提高
一種產品要消費者認知,首先是要民眾知曉,而龜產品到目前為止,知曉的人并不多,特別是年輕人,只知有龜不知龜有何用,所以在推廣養殖的同時通過廣告和宣傳,讓民眾不但知道有龜,還知道龜是好玩、好看、好吃和保健養生的寶貝。這幾年廣東、廣西和浙江、上海等地搞了一些龜類和龜產品展銷會、龜文化展示活動,起到了很大的宣傳效果,知道的人多了,嘗試和應用的人也會多起來,市場也會興旺起來。
3.產業開發有所進展
其實我國以龜為原料的產品還是在逐步增多,如龜苓膏、鹿龜酒,龜鱉丸、龜甲膠和石龜蛋白肽等,而有關企業和院校的龜類深加工研發也在不斷地進行中。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對龜體內有效活性成分對人類養生保健作用的研究開發不斷深入,和民眾對龜的認識進一步提高,無疑會對我國養龜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發展建議
產業的發展路上起落和挫折在所難免,但要做到可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根據我國新時代發展新趨勢新要求遵循保護、繁養和合理利用的原則,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因地制宜做好產業規劃
既然養龜已經發展到一個獨立的產業,有條件發展的地方一定要做好發展規劃,沒有條件的地方切忌無序盲目。
一是適宜的氣候條件。適宜的氣候條件不但適合龜的生長,也可節約養殖成本和降低養殖風險,如在我國兩廣和海南,一般水棲龜類的野外常溫生長期就比華東與華東以北地區多3——4個月,這不但相對縮短了龜的育成期,實際的養殖成本也大大降低,因為養殖時間的延長意味著各種投入相對增加,所以自然的氣候條件十分重要,這也是為什么我國華東以北地區的養龜業發展相對較華南、西南慢的主要原因。
二是有一定的銷售市場。雖然我國的交通物流和互聯網通訊越來越發達,但作為鮮活產品的龜類,還是應當在發展前首先考慮本地市場的需求,因為各地民眾對龜的看法和觀念不同,我們認為很名貴的龜,一些人因認知不同說“白給都不要”,所以在還沒形成市場的地區發展應慎重。
三是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養龜無論是搞設施和買苗種,除了食用龜的苗種價格稍低些,大多價格較貴,所以一次性投入很大,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作為投資儲備,完全靠借貸搞炒作可使不得。
四是有一定的養殖基礎和群眾熱情。一般做區域產業規劃必須有一定的產業基礎,而規劃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有序的規范和計劃而已,所以不但要有基礎,還必須有當地群眾發展這種產業的熱情,切不可強推和硬施。
五是要有可以發展養龜的相關資源,養龜需要土地資源、符合淡水養殖的水資源和充裕的人力資源,同時也要交通便利和通訊發達,以便產品能順暢流通。
2.依法保護珍稀品種和棲息地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人工養殖的龜類品種有幾十個,其中有70%左右為國際和國家列入名錄的不同級別保護動物,根據新頒布的《野生動物保護法》,這些野生動物除了國家批準允許作為科研需要,任何人不得在野生環境去捕撈和馴養,而我國目前還有人在偷捕和偷運,甚至在網絡平臺銷售“下山龜”(即野生龜),這種行為如果不阻止,就會背離我們養龜護龜的初心,也將嚴重破壞行業的形象和誠信。所以,我們在人工繁養的同時還應有很強的保護意識,除了自己不去捕獵野生保護龜類,也有責任阻止其他不法捕獵的行為。
3.依法規范龜類的放生行為
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三十八條還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將野生動物放生至野外環境,應當選擇適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當地物種,不得干擾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產,避免對生態系統造成危害。隨意放生野生動物,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或者危害生態系統的,依法承擔法律責任。我們養殖的龜類,不但有觀賞、美食、養生和藥用作用,也是許多宗教信徒的慈善放生動物,據悉目前購龜放生的量很大,而大多放生者并不了解有關放生動物的法律法規,只要有水就放。2016年筆者在杭州蕭山的湘湖水域就看到了紅耳龜(俗稱巴西龜),同年還特邀到湘湖捕到孔雀鱉的現場進行辨認,這種現象的不斷發生,無疑會對原生態水域的原有生物多樣性造成致命的破壞,為此,2016年中國宗教協會提倡慈愛護生合理放生,而我們在放生者購買時也有責任進行宣傳和告知。
4.合法養殖,依規經營
即使是野生種群經過人工馴養的后代再進行人工繁養,也必須辦理國家頒發的《野生動物繁養證》和《野生動物經營證》,以做到合法養殖、依規經營,否則就是違法。我國目前有眾多的養殖戶因種種原因還在無證繁養和經營,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持證養殖和經營的養龜戶不到30%。正因為如此,龜的公開交易除了廣東和廣西有幾個規模不大的市場以外,很多不敢全面公開進行,如杭州吳山花鳥市場原來銷售龜類的店鋪有6家,現在只剩2家,原來銷售的龜類品種不下30種,現在已不到10種等。這顯然對今后的健康養殖和產業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各地應重視繁養經營合法化。由于養殖規模不一,又多為家庭進行,一些行業社團在宣傳依法養殖的同時還應幫助本區域養殖戶成立合作社或聯合體進行統一辦理,并在此基礎上共同經營,這樣不但有利于產業規范,也利于健康發展。
5.培育新品種、擴大新種群
近年來我國的養殖龜類在國有的基礎上還引進了不少優良的外國品種,豐富了龜類市場,在此基礎上,國內許多養龜愛好者嘗試進行選育和培育新品種,這很好,因為人工培育的新品種不但好養,也不會納入保護名錄,如目前已經有一定數量的變異黃化、白化、花化的新品種,因色澤艷麗,養殖成活率高,深受大家喜歡。值得提出的是,培育新品種一定要規范,育種方向要明確,手段要科學,育成后最好能得到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與機構的鑒定認可,然后再投放市場,切不可不規范地亂雜交。目前這種現象很多,也比較亂,如什么“黑草”(烏龜與黑頸龜)“金草”(烏龜與三線閉殼龜)等,這樣勢必會造成生物雜交污染,再不嚴格控制甚至會破壞原有品種的純化,如許多養龜戶問哪里有較純的黑頸龜原種,反映原來廣東黑頸龜原產地的已經不純了。
6.大力提倡節約型養殖模式
和國外相比,我國的養龜模式真謂之科學多樣,特別是名龜養殖,大多采用庭院養殖和樓上養殖,不但不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還能美化環境,也安全可靠。但一些食用型龜類還是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進行規模化養殖,而這些資源正是我國今后最緊缺的,所以提倡采用節約型種養結合和混養模式,如稻田養龜、茭白田養龜、荷田養龜、葡萄園養龜、蘆葦灘養龜和池塘混養龜等,這些模式不但可大大降低養殖成本,也不占用現有的資源,還能提高原來種植和養殖業的資源利用率和經濟效益,特別是這些可利用的資源我國數量很大,可以用取之不盡來形容,特別是用這種模式養殖的龜類產品不但品相好,質量也高,是我國今后養龜的發展方向。
7.合理利用,造福人類
由于養龜的本質是休閑養生,因其不但在養殖過程中有觀賞怡情的作用,產品也能治病養生,所以龜的全身都是寶,這些功能特性也就確定了龜終端消費的定位,因此如何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讓龜更好地為人類造福,是養龜行業的任務之一,也是產業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這條路很長,大家應該統一認識,在探索的路上不斷前行。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