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日本不卡三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毛视频

歡迎光臨中國鰻魚網

不容錯過!看羅工深入剖析藻類肥不起來和水色不穩定的原因

本文節選自中國水產頻道公開課第46期,福建海大技術服務部工程師羅后兵主講的《從理論到實踐,如何有效控制氨氮、亞硝酸氮?》。

課程分為5小節課

本文是其中的第四課。每一課都是干貨滿滿,小編忍不住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其中的一小部分,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內容的朋友們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全文學習更多的干貨!報名即可永久收聽哦。

定義

同化作用:離子銨和硝酸鹽被植物吸收的過程。植物指藻類和水生植物。

同化作用的道理非常簡單,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但背后的故事并不那么簡單。下面將一一進行分析。

為什么說氮循環的結束不是硝酸氮?

很多讀過水產或者水化學的人,會認為到了硝酸氮(NO3-)以后氮循環就結束了,這是非常錯誤的一種認識。氮循環的結束一定被植物吸收,當然這么描述還是不太準確,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我們先這么理解,以方便指導生產。

植物死亡以后會產生新的氮源,又產生新的氮循環。氨氮(NH4+NH3)、亞硝酸氮(NO2-)、硝酸氮(NO3-)都是氮循環的中間產物,都不是氮循環的結束。

為什么用了那么多的肥料,藻類還是肥不起來?

從理論上來說,藻類或者植物能夠直接吸收利用的氮是小分子的離子銨NH4+和小分子的硝酸氮NO3-,非離子銨NH3和亞硝酸NO2-雖然是無機氮,但不能被藻類直接吸收利用。我們經常施肥用的有機肥屬于有機氮,不能直接被藻類吸收。即使用的是無機肥如尿素,也大都是大分子,還是不能直接被藻類吸收。

一定要記住,任何有機物(殘餌、糞便、有機肥等)和大分子無機物氮都需要氨化作用、亞硝化作用、硝化作用轉化為小分子離子銨或者硝酸鹽,才能被植物吸收。

所以你只用了肥料還不夠,還得保證氮循環的通暢,更要保證施用的肥料轉化以后能夠被藻類吸收,才能把藻類肥起來。

為什么渾濁水,更容易產生氨氮(NH4+NH3)、亞硝酸氮(NO2-)?

渾濁水色

同化作用說起來很簡單,就是離子氨NH4+和硝酸氮NO3-被植物吸收的過程,在實踐當中得保證水色的穩定,藻類的穩定。如果是渾濁水或者藻類較少的水,水體里的氮就沒有出路,因此在同等條件下更容易產生氨氮(NH4+NH3)和亞硝酸氮(NO2-)。

水不渾,藻類很好,水也肥,為什么有時候氨氮(NH4+NH3)和亞硝酸氮(NO2-)還是有?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首先了解藻類。

我們都知道藻類(或者水生植物)是降低氨氮(NH4+NH3)和亞硝酸氮(NO2-)的必需因素。

從理論上來講藻類主要有三個作用:

①提供氧氣:藻類提供的氧氣占到了水體氧氣總來源的70%以上。

②消耗氮源:促進氮循環順利進行,防止氨氮(NH4+NH3)、亞硝酸氮(NO2-)過高。

③消耗碳源:為動物提供能量。研究表明天然海洋中一斤魚肉要消100-1000斤藻類。

但同時也要注意幾個方面:

①藻類的呼吸作用耗氧,并且24小時耗氧。

②一個水體當中藻類的生長有限度,如果超過了水體的限度就會倒藻。

③藻類能夠吸收氮源,但不可能無限制的吸收氮源和碳源。

也就是說水雖然很好看,藻類也很好,但也不能為所欲為,一直瘋狂的喂料、瘋狂的補肥,這樣氨氮(NH4+NH3)、亞硝酸氮(NO2-)還是會起來。因為整個氮源已經超過它的承受極限,這是實踐中是很多養殖戶犯的一個錯誤。總認為水很好,就可以多喂料。最簡單的通俗比方,人肯定要吃飯,但是吃飯也不能太飽,就是這個意思。

藻類也是氮循環進行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前面羅工也說過,在養殖過程中一般都不缺乏氮源。有很多養殖戶問:既然水體不缺氮,那為什么藻類還是肥不起來呢?為什么藻類肥起來也很不穩定呢?

清澈見底的水色

水肥不起來的原因之一:氮循環

一般情況下,水里面不缺氮,為什么還要說氮循環是造成水肥不起來的常見原因呢?

氮源過多的副作用

實踐中,正常情況水肥不起來并不是缺氮,而是氮源過多。氮源過多會產生很多的副作用,比如說渾濁水本身沒藻類,如果一直補氮,那么氨氮(NH4+NH3)、亞硝酸氮(NO2-)會越來越高,而且藻類也肥不起來。這個時候最應該補菌,而不是補肥,因為越補肥會越渾濁。

養殖后期池塘往往會產生倒藻、翻底等現象,大多也是氮源過多造成。很多養殖戶只要看到水色透明度高或者渾濁,就開始拼命的補肥,尤其補氮肥,越補水色就越差,就越容易倒藻或者藻類肥不起來。肥水也好,氮循環也好,除了氮源本身以外,還要關注菌類的配合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時候需要的是補菌增氧。

為什么越下氮肥,水就越起不來?

其實道理很簡單,就跟溶解氧有關。在水中化學作用最耗氧的是有機物的氨化作用,如果一直往水里面加各種氮源的話,水里的溶解氧就會越維持一個很低的水平,就會出現缺氧狀態,氮越多氮循環就越不順利,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所以越補肥、水就越不肥。

這個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一定不要再犯這種錯誤了。千萬不要把缺藻類和缺肥料劃上等號,而是需要根據自己池塘情況、池塘條件分析判斷,水不肥缺的是藻類,而不是缺肥料。

溶解氧不足的危害

危害魚蝦的生命:從氮循環的運作上來講,溶解氧至關重要,溶解氧一旦不足就產生連鎖反應,不僅僅是影響氨氮(NH4+NH3)、亞硝酸氮(NO2-)的降解,甚至會危害魚蝦的生命。可是在實踐當中很多時候溶解氧是不足的。

危害藻類的生命:溶解氧不足也會危害藻類的生命,所以有些養殖戶舍不得開增氧機的情況下,往往水色就不會好看,藻類就肥不起來,這種情況在土池的養殖前期會更加明顯。增氧機又不開,水色又肥不起來,這種情況如果一直補氮肥,補到最后魚蝦都要排塘。大家千萬不要以為藻類能夠光合作用,所以就不需要氧氣。藻類也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也耗氧,所以說藻類在晚上的話也需要增氧機,請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道理。

水蛛過多肥水也看不到效果

水里面有很多的枝角類、橈足類、輪蟲等浮游動物,廣東人和廣西人會把這個叫做水蛛。如果浮游動物過多的話,會把藻類吃掉,造成水也肥不起來,這時候水里面同樣不缺氮,只不過產生的藻類馬上被浮游動物吃掉了,所以說肥水看不到效果。

在浮游動物過多的情況下,千萬不要一直補肥,越補肥氨氮(NH4+NH3)、亞硝酸氮(NO2-)就越高,水就越難看。

浮游動物過多的情況下,我們應該要做的是讓蝦快點長大,讓蝦把浮游動物吃掉,因為浮游動物是蝦的天然餌料,這是有利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保持增氧機多開就可以了。

蝦長到平均4公分左右,就肯定可以把所有品種的浮游動物吃掉了。在這之前可以通過多喂料或者其他辦法讓蝦長得快一點。到了4公分,只要一停料1-3餐浮游動物立馬就不見了,水色馬上就肥起來了,這個處理其實很簡單,往往是養殖戶亂補肥反而變成了死蝦。

養魚塘的浮游動物過多,如果是魚苗,照樣可以吃浮游動物;如果是大魚,可以考慮用有機磷類的產品把浮游動物殺掉,也不一定要殺,也可以混養能夠吃這些浮游動物的蝦或者花白鰱,把浮游動物變成生物餌料進行處理,而不是拼命補肥。

其實聽到這里大家應該就有一個印象,水肥不起來很多時候都是人為的,它本來快肥了,在人為的干涉下可能更不肥了。我們要了解氮循環,了解藻類的自然規律,讓整個氮循環通暢。如果氮循環不通暢,藻類肯定肥不起來。

肥不起來的原因之二——碳的重要性

除了氮循環以外,水肥不起來的另一個原因是碳。

碳源是影響藻類生長的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一個很重要的營養需求。從理論上來說藻類的營養需求碳:氮:磷=106161。藻類對碳的需求大約是氮的7倍,如果是生物絮團技術的話就更高了,要求是碳是氮的12-15倍,同時需要24小時開增氧機。

在理論和實踐當中,碳源不僅僅影響氨化作用和同化作用,對水質、藻類、pH等都有影響。(關于碳的重要性、碳相關的總堿度等知識我們下堂課再說)。

補充碳源,可以選用紅糖、糖蜜、小蘇打、白云石粉、碳酸鈣等含有碳酸根CO32-或者碳酸氫根HCO3-的離子。

如果藻類老是肥不起來或者總是倒藻的話,要去檢測總堿度,如果總堿度偏低,藻類肯定不穩定或者肥不起來。在養殖條件下總堿度最好不要低于60,低于60藻類就容易不穩定或者肥不起來。

正常水色——硅藻水色

肥不起來的原因之三—容易被誤會和忽略的磷肥

很多人都認為水體中磷是過剩的,在網絡的各個角落,很多技術文章都把水體的富營養化、藍藻爆發等諸多問題歸罪于磷太多。事實真的如此嗎?

根據羅工的實踐跟蹤,羅工實際檢測過的池塘80%以上都缺磷,尤其是山泉水、有養殖海蠣的海水區域。磷超標的池塘也有,但非常少見。

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幾張圖片

實踐檢測發現,很多池塘的磷基本為0 ,大部分池塘都在0.2以內,如果池塘水體磷不足,就很容易產生水很難肥或者很容易倒藻的情況。

比如這上面的照片,這個水色發白的池塘總磷含量基本是0,在補充了磷肥以后水色趨于正常。

大家基本上都看過把這類文章,把藍藻和水體的富營養化都歸罪于磷過剩。但實際情況卻與這些文章表述的觀點完全相反,可以說大跌眼鏡。如果您不信的話可以買磷酸鹽測試盒進行檢測,您可能也會大吃一驚。

羅工在這里想說,在養殖過程中任何東西都不要用頭腦猜,要去檢測,要相信數據,要相信眼睛,千萬不要空口白話和躺在床上空想。

羅工經常驗證2點,第一在實踐當中,檢測磷酸鹽的話很多池塘完全沒有,第二這種池塘如果頻繁倒藻或者怎么也肥不起來,在磷缺乏的情況下把磷補下去,水肥不起來或者頻繁倒藻的問題就解決了。

在不斷的實踐驗證下,缺磷是池塘水質肥不起來(或者不穩定)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大家不要忽略了。這里面要強調的是千萬不要聽了這堂課之后,回去就馬上補磷。一定要買試劑盒來檢測,而不是空想,只有檢測過后才知道池塘到底缺不缺磷,該如何補磷。

正常情況下補磷的產品主要有幾個: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水產廠家補磷的產品等。

正常水色——黃綠色

很多頑固的池塘肥不起來都是缺少某些元素,缺磷是其中之一,在當今養殖條件下一般不缺氮。當然還有一些微量元素,也會影響藻類的生長。如果不缺磷,不缺氮,還是不明白它為什么肥不起來,就要考慮是否要下微量元素的產品了。當然前提是一定先排除前面講的幾個因素,最后才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了。

中國鰻魚網報道

【關鍵字】:水產養殖漁業,養殖技術,貝藻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