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管理
溫度
水質技術要求水質是活魚運輸過程中最重要因素之一,用來運輸活魚的海水必須清新,不受污染,溶氧充足有機物含量少。因此在運輸時最好取用育苗場經過沉淀消毒過濾的潔凈海水。
水溫技術要求石斑魚運輸的最佳水溫應保持在16℃左右,此溫度可使石斑魚處在半麻醉狀態。如水溫太高,會加速魚的新陳代謝,造成水體惡化,引發死亡;如水溫太低,又會凍傷魚體。因此控制好儲運水體的溫度,是運輸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氧分
水體溶氧技術要求只有保證水體中有充足的溶解氧(一般要達到8毫克-10毫克/升)才能確保石斑魚運輸的成活率,現較常見的供氧方式有四種:
(1)風機供氧;
(2)分子篩制機供氧;
(3)氧氣瓶供氧;
(4)液態氧供氧,
其供氧方式各有利弊,大家可根據各自具體條件要求選用合適的供氧方式。
捕撈
裝卸魚技術要求只有健康無疾病的石斑魚,并處在一個良好的狀態下才能確保運輸的成活率。因此在收購石斑魚時至少要提前1天~2天下到魚排,做好起運前的相關準備工作,如停止給魚喂食,準備好網箱到岸邊的運輸裝載工具等。在挑選、起魚、過磅裝車的過程中,必須做到小心輕放和迅速,盡量減少石斑魚露空時間,減少石斑魚的體黏液分泌和機械損傷。到達目的地后,要避免將魚暴露在光照強度變化很大的環境中,應讓其有一段逐步適應環境變化的時間,以確保石斑魚運得活,價格高,效益好。
病害防治
寄生疾病
①.白斑病(又叫瓣體蟲病) :體表出現形狀不規則的白斑,嚴重時白斑擴大連片,頭部、皮膚、鰭和腮表面粘液明顯增多,游動遲緩,呼吸困難,死亡后胸鰭向前后僵直,幾乎緊貼在腮蓋上。致病體是石斑魚瓣體蟲,寄生于赤點石斑魚的腮、體表和鰭上。用2×10-6濃度的硫酸銅海水溶液浸洗2小時,次日重復一次,療效顯著。或用淡水洗澡4分鐘,也可殺滅石斑魚瓣體蟲,治療白斑病。
②.白點病(又叫小瓜蟲病) :病魚體表出現直徑0.5~1毫米的白色斑點,粘液增多,鱗片脫落,厭食,小瓜蟲在腮部寄生破壞腮小片,致魚呼吸困難,直至死亡。在水溫30℃左右,白點病傳染很快,幾天內整個網箱或魚池的石斑魚都會被感染。致病體是刺激隱核蟲。用淡水浸浴5分鐘~10分鐘,或用100× 10-6濃度的甲醛海水藥浴30分鐘~1小時,3~5天一次。
③.回旋病(又叫粘孢子蟲病): 病魚在海面呈不正常的回旋游泳,下不了深水層。致病體是腦粘體蟲。預防方法是魚種放養時用0.34×10-6濃度的高錳酸鉀藥浴10分鐘,保持水質清新。
④.指環蟲病:病魚體表失去光澤,食欲不振,游泳遲緩。有的鰭條潰爛,體表和腮部粘液增多,局部鱗片脫落,一側或兩側眼球突出、發炎、壞死或脫落,游泳失去平衡,打轉轉。致病體是指環蟲。用淡水浸洗5~10分鐘,每天一次,連續2~3天,療效好。
⑤.吸蟲病:吸蟲大量增生時,可引起病魚游動緩慢,腮上粘液增多,腮部有的部位淤血,有的部位貧血呈淡紅色,嚴重時會因呼吸困難而致死。致病體是石斑雙鱗盤吸蟲、分性雙吸蟲、石斑魚異性雙吸蟲等。治療方法可參考指環蟲病。
⑥.隱鞭蟲病:病癥與吸蟲病相似,病原體是隱鞭蟲,可用淡水或0.15×10-6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5分鐘殺滅。
⑦.鲺病:鲺寄生在魚體表和腮部,用吸盤吸取魚體養分,造成腮組織的完整性受破壞,導致呼吸功能受損,最終使患病魚體死亡。鲺繁殖和傳染很快,特別是在海水溫度較高的季節。還沒有既不污染環境又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養殖生產中應注意保持水質清潔,可有效預防該病的發生。
淀粉卵加藻、錐體蟲、角孢子蟲、車輪蟲等寄生蟲對石斑魚危害也較大。此外,線蟲病是石斑魚較常見的寄生蟲病,感染率很高。特別是在網箱養殖條件下,飼料魚的線蟲對石斑魚的感染甚為嚴重。有時體腔內出現數十條,因病癥不明顯而未引起重視。
細菌疾病
①.爛尾病:尾部體表充血發炎,皮膚潰爛,鱗片脫落。魚病灶邊緣充血發紅,中央浮腫潰爛,嚴重時肌肉和骨骼外露,魚體失去平衡,數十天死亡。多發生在4月~10月,死亡率很高。預防可用0.34×10-6濃度的高錳酸鉀藥浴10分鐘,還可用抗生素緩解病情。
②.潰爛病:病魚主要癥狀是行動遲鈍,游出水面,各鰭及基部潰瘍,甚至遍體鱗傷。潰瘍面大小不等,形狀各異。潰爛面會加深,最終死亡,死亡率很高。致病菌是創傷弧菌。發病季節為4~11月。用呋喃西林浸洗3~5分鐘,內服抗生素,可控制病情。利用創傷弧菌強毒菌株植被的福爾馬林滅活疫苗、熱滅活疫苗和創傷弧菌中提取的粗制脂多糖,通過肌肉注射接種青石斑魚和鮭點石斑魚都能獲得良好的免疫保護。
③.細菌性白斑病:病魚體兩側最初出現指印狀紅斑,少數情況下可在頭部和尾部發生,病灶部位稍有隆起。隨著病情的發展,病灶轉為白斑,此時鱗片稍有豎起,較易脫落。鱗片脫落后白斑更為清晰。病魚食欲喪失,死亡率高達90%以上,流行在冬季。預防措施是避免魚體損傷。用抗生素和消炎藥物可緩解病情,但效果不明顯。
其他病害
①.營養性障礙綜合癥:病魚鰾內充氣,腹部鼓脹,失去平衡,在水面或網箱底部打轉,所以俗稱“膨脹病”“打轉病”。組織切片可見肝脂肪變性、壞死、空泡化、細胞核溶解。病魚鰓和內臟器官出現局部或全身炎癥,在水面浮游數天后死亡,死亡率較高。流行季節5月~10月,用藥物“清脹寧”防治,效果較好。
②.增生性腎臟病:病魚有不同程度腹脹、倒浮或側臥,鰭和體表潰爛,一側或兩側眼球突出、瞎或瘸,體表發黑或發白,即為石斑魚養殖中嚴重流行的“脹膘癥”。血白細胞平均占48.09%,單核細胞占2.82%,明顯高于正常值。病原體是一種原生動物粘體蟲,發病率較高,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研制的藥物“魚寶散”投喂,效果顯著。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