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日本不卡三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毛视频

歡迎光臨中國鰻魚網

大黃魚網箱飼養技術

大黃魚網箱飼養的技術要點是:(1)選擇環境良好的海區,水深在5m以上,流速<1m/sce,鹽度在13~32‰之間;(2)采用浮式網箱,規格以3×3×5m為宜;(3)放養的苗種規格應在3.0cm(體長)以上,初期放養密度為1000/m3,以后逐步分稀;(4)日常管理主要是防逃、防病、防敵害。

</1M>關鍵詞 大黃魚 網箱養魚 淺海養殖 產業化經營

大黃魚(Pseudosciaena crocea)是我國東南沿海最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19978月,福建省科委和省水產廳共同制訂了《關于依靠科技進步、促進大黃魚養殖產業化的意見》及相應的《實施方案》。19982月,由上述兩個主管部門牽頭,聘請10多位多年從事大黃魚育苗、養殖和病害防治的專家、教授及技術人員,組成了福建省大黃魚養殖產業化服務隊,并舉辦了第一期大黃魚養殖技術培訓班,有30多名養殖技術骨干參加了培訓,從而使福建省的大黃魚養殖產業化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1998年上半年,全省投入大黃魚育苗的有58家(以寧德和福州兩地區為主),育苗水體計有36600m3,育出全長2.5cm以上的魚苗近億尾,比1997年春季同期的7600萬尾增長31.3%。今年的養成網箱有6萬多個,放100g左右的魚種2600多萬尾;培育魚種的網箱有1.18萬個,投放2.5~3.0cm的魚苗6000多萬尾。

1.大黃魚的生物學特性

大黃魚為暖溫性近岸魚類,適宜鹽度范圍17~28‰之間;其食性廣,動植物飼料都右食用,但偏重于動物性食料,可充分利用人工配合飼料飼喂。大黃魚對水的溶氧量要求在5.0mg/L以上,PH8.0為宜;這種魚對聲響反應十分敏感,如敲打鑼鼓、燃放鞭炮、金屬撞擊及震動聲等可使其受驚而浮出水面,若持續時間長則會造成大批死亡。

2.網箱養殖技術 

1)網箱養殖技術 選擇流向平直而穩定的海區,流速以1m/sec之內為宜(網箱內的流速在0.2m/sec以內),水深5m以上。網箱箱底距離海底以最低潮位計仍有1.5m以上。海區表層水溫在8~29℃之間,鹽度在13~31‰之間,透明度1m左右。 

2)網箱的結構 網箱有浮式、升降式和固定式等幾種,其中以浮式網箱采用最廣泛。浮式網箱是把網箱體懸在木料框架上,整個網箱結構浮于水面,可隨著水位變化而升降。

浮式網箱由浮架和方形網箱兩部分組成。浮架用木板搭成9×12m的框架,再把框架固定在塑料浮球上。浮球長80cm,直徑48cm,外套聚乙烯網袋,使其浮在水面上。網箱用聚乙烯編織成方形的,規格為3×3×4(或5m,底部設有一個長方形鍍鋅管,以使網底充分展開,并固定在浮球上。整個網架用鐵錨固定在預定的海區里。每個魚排由6個魚臺組成;每個魚臺又由9~15個網箱組成。魚臺之間的距離為0.5m,平行排列。魚排上面搭木板房一座,以使飼養人員日常居住和管理。 

3)選苗與投苗 購買大黃魚魚苗宜選擇2.5~3.0cm以上的規格,要求苗體規格整齊、活力強、無外傷、無病態或畸形。

投苗前預先做好消毒工作,一般采用20mg/L濃度的高錳酸鉀浸浴。

投苗時間宜選擇在小潮汛平潮流緩期間。低溫季節選擇晴天、無風的午后投苗;高溫季節選擇氣候涼爽的早晚投苗。投苗密度通常為1000/m3 

4)飼料與投餌 飼料有兩類:一類是小雜魚蝦,另一類是人工配合飼料(粗蛋白含量在40%以上),投餌時先投網箱中間,讓魚群吃飽和下沉,然后在網箱四周投撒,以照顧弱小魚苗。投餌次數按魚體大小有所區別,在剛入網箱的苗期階段,以量少次多為原則,每天投喂5~7次;隨魚體日漸長大,次數漸減而投餌量稍增,每天投喂2~3次(早晨700~800,傍晚500~600,或夜晚1000~1100)。投餌量以大黃魚體重計算,魚苗階段的投餌率為10%~13%(指新鮮小雜魚蝦);中間階段為5%~8%;后期階段(冬季)為1%~2%

3.日常管理 

1)使用多種規格網目的網箱,對大小不均勻的個體定期篩選分養,促使均勻生長。 

2)加強巡邏、檢查、防止逃魚事故,特別注意網目有無破損。 

3)在整個飼養期間,網箱下水時間長,必然會有許多附著物,堵塞網目,影響水流的暢通。為及時清洗網箱,須備配雙套網具。

4.病害防治 

1)細菌病

①高溫期易發弧菌病,其癥狀是體表或鰭呈現紅色點狀,以致出血、糜爛、潰瘍,嚴重時菌體侵入內臟,使肝臟腫大呈淡黃色,甚至出血。治法:投喂藥餌,每公斤魚體重日投喂磺胺甲基嘧啶0.2g或土霉素50~80mg,連續5d為一療程。低溫期弧菌病癥狀為爛鰓(白色),體表及鰭糜爛、潰瘍、出血;眼角膜白濁,眼球出血。多發于晚秋到冬季。

②腸炎病 其癥狀是腹部膨大、肛門外凸紅腫,腸道充血。多發于4~9月份。治法:每50kg魚體重,第1天加5g磺胺胍,第2~6天加2.5g,制成藥餌投喂;或加3~5g呋喃唑酮制成藥餌投喂,連續5d一療程。

③球菌病 癥狀是鰓部無血色,肝臟腫大,胃腸積水。治法:使用青霉素藥餌投喂。 

2)寄生蟲病

①纖毛蟲病 蟲體寄生在體表或鰓部,使魚呼吸困難,食欲減退,最終引起死亡。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治法:采用50ml滅蟲靈加100L海水配成藥液,浸浴2~5min

②蠕蟲病 病原體通常寄生在鰓部和體表,病魚游動緩慢,食欲減退,鰓絲分泌粘液較多,鰓瓣灰白色,呼吸困難,體色暗無光澤,出現蛀鰭。治法:采用20mg/L濃度的高錳酸鉀浸洗。水溫控制在,10~20℃,浸洗15~20min,或用滅蟲靈浸洗。

③白點病 病魚的皮膚、鰭條或鰓部有白色點狀囊泡,鱗片脫落、鰭條開裂或腐爛。治法:采用0.4mg/L濃度的孔雀石綠浸洗1h,或用滅蟲靈浸洗5min 

3)生物敵害

①水螅 附著在網箱上的水螅,其刺絲或噴出的毒液可使大黃魚致死。治法:發現后應及時換干凈網箱;或在低潮時用2mg/L濃度的硫酸銅潑灑。

②魚虱 寄生在魚的體表、鰭及鰓蓋內側,病魚狂游或在水面跳躍。治法:用晶體敵百蟲掛袋消滅幼蟲。

5.有關問題探討 

1)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大黃魚的飼料一般采用人工配合飼料(魚粉40%,配以花生餅、豆餅、面粉、麩皮、無機鹽、添加劑等),亦可用小雜魚(如丁香魚、七星鮭、小雜蝦等)。有實驗表明,同樣在網箱中飼養五個月,采用人工配合飼料,大黃魚體重由288g /尾增加到640g/尾,增長率122.2%;而采用小鮮雜魚蝦等天然食料,大黃魚體重由293g/尾增加到730g/尾,增長率配合飼料有待進一步研究。 

2)為提高投飼效率,須掌握五個關鍵點:①投餌前用手在網箱中劃動水面,形成條件反射,使魚群上浮攝食;②魚群集中后快速投飼,至魚群吃飽、散開或下沉為止;③為照顧體弱的大黃魚也能吃到食料,最后在網箱四周補投少量飼料;④由于天氣變化,有時大黃魚大網箱中層攝食(末見到魚群上浮水面),這時仍應按原定時間堅持投喂;⑤大黃魚在攝食進會發出“咯咯”的響聲,可依響聲情況調節投餌量。 

3)大黃魚在饑餓狀態下會發生弱肉強食,大魚吃小魚的現象,因此在養成過程中盡可能每個月篩選分網1次。分養操作最好在早晨水溫偏低時進行。 

4)大黃魚網箱飼養成敗的關鍵在于有良好的海區環境,要求水質清新,含氧量豐富。大黃魚的正常生存水溫為10~32℃,攝食最旺盛、生長最快的水溫為20~28℃。密養精養的效果好壞與網箱內外水體交換是否順暢有關,流速過小影響水體交流,流速過大增加大黃魚的體能消耗,對生長不利。 

5)網箱大小和網目規格與大黃魚的生長速度關系密切,大網箱(3×3×5m)比小網箱(1×13m)更有利于生長,網目大小視魚體大小而定,一般以不逃魚為原則。網目適當放稀有利于增加濾水面積。不同的放養密度與商品魚的規格有關,在同樣是3×3×5m的網箱內放養50/m370/m3大黃魚,其生長速度差異很大。因此,網箱內的放養密度要根據商品需要而定。

6)為促進大黃魚養殖業健康發展,當前在產業化經營管理中應加強宏觀指導,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實行海區養殖網箱合理布局;加強對病害防治、種質改良、飼料配制、放養模式等關鍵技術的研究;同時要做好營銷隊伍的建設工作,與市場緊密聯系,防止魚賊傷漁。在提高養殖技術、降低成本的目標下,為大黃魚重上百姓餐桌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