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養殖業所產生的問題,諸如養殖生態環境惡化等越來越嚴重,病害越來越嚴重,使養殖業的風險增大、效益降低。
因此,引進新品種,探索各種生態養殖技術模式,擴大養殖效益是廣大養殖業者的愿望。2009年北海市科技局向北海金海岸水產研究所下達項目——金鯧與南美白蝦全生態混養殖技術研究示范。經過努力,項目獲得比較好的收成,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一、項目研究材料與方法
1、場地布局及條件
北海市海城區金海岸水產研究所在北海鐵山港區青山頭海水養殖基地設有進水、排水專用水渠,利用海水漲潮自然納潮進水。金海岸水產研究所養殖場養殖總面積達160畝,建成高標準養殖池塘14口,每口池塘面積十畝,其供電、供水、道路、抽水、排水等設施配套齊全,配備了增氧機、自動投餌機、水質分析器等設備,是北海較先進的海水養殖基地之一。本項目采用養殖池塘八口,養殖面積80畝。
(1)進、排水系統
利用海水潮汐的自然落差,從海區納潮,海水進入進水渠,所有池塘進水都無需動力,均為自動進排水。排水溝設在池塘周邊,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調整池塘水深,或根據水質變化,合理進排水,確保養殖水質符合養殖要求。
(2)立體增氧設施
每口池塘設置增氧機八臺,其中四臺為葉輪式增氧機(分布在池塘四個角落),可以帶動整個池塘水體形成旋轉,增加水體溶氧分布;另四臺為射流式增氧機,在池塘中間均勻分布,可以帶動池塘水體上下層交換,確保上層高濃度溶氧能自上往下交換,增加池底溶氧。
(3)金鯧專用投料防逃網
由于金鯧喜食浮水料,為確保所投喂的飼料不浪費(除了訓養金鯧定點喂養食外),還在投料區域設置飼料防逃網,確保所投喂的飼料不會四處逸走,以免浪費。
二、項目實施采取的技術措施
根據技術原理和技術路線,本項目采取如下技術管理措施:
1、清池消毒
清池先確保徹底清除池塘內的所有甲殼類,(它們是攜帶病毒的重要來源),也可能潛伏大量魚類寄生蟲;盡量清除塘內的有機質,它們會消耗大量的氧氣,危害養殖,過多的有機質還會吸附有害的病菌;確保清除池塘可能存在的雜魚。
用殺滅谷酯或敵百蟲來全池潑灑,清除所有甲殼類或寄生蟲;把污物排干凈后進少量水,加入適量的生石灰,爆曬一周后,進水到合適的水位,全池潑灑茶子餅,清除雜魚,三天后使用益康露消毒劑再次消毒。至此,可以進入培養水色階段。
2、培育天然鉺料
進苗前,都要做好培育天然鉺料的準備。一級池餌料與水色培養:進水讓水深達到120cm左右,然后施放肥料培育水色。使用肥料:金海岸生物培水王2公斤/畝、有ATP菌0.5公斤/畝,混合水發酵一晚上,次日上午施放,按此種方法,隔天施放一次,連放二次,即可培育出黃褐色或者嫩綠色的水色,并且有數量繁多的浮游動物。在培育出天然餌料后,為了可以較長久地維持有豐富的餌料,根據水的透明度來追肥,使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左右。
3、進苗培育
金鯧與南美白蝦全生態混養殖技術一個重要措施就是進苗時機的選擇。金鯧食性兇狠的魚類,與南美白蝦混養殖時,必須選擇好魚苗與蝦苗的分別投苗時間。魚苗太大,蝦苗太小,可能魚類全部攝食幼小的蝦苗。
4月28日至5月5日采購蝦苗,規格0.8cm左右,進場后進行直接分塘,蝦苗進塘后,使用優質飼料進行強化標粗。同時,改變一般養殖戶蝦苗標粗期間少投料的做法,在蝦苗進塘后,每天投料五次,同時確保量足質優。經過十五天培育標粗,絕大多數蝦苗規格達到了3—4厘米左右,這些蝦苗活動活躍,體格良好,已經能主動躲避魚類的獵食。5月13日至18日采購魚苗,規格2—3厘米左右。魚苗進場經消毒后,直接分配進入池塘,進行魚蝦混養殖。
實踐證明,經過合適時間錯開培育,先培育弱勢蝦苗,讓其生長到一定規格,再投放魚苗,是可以避免養殖魚蝦之間的殘殺的。
投苗培育時間分別如下:于2009年 4月28日至5月5日共投放南美白對蝦苗 360 萬尾,平均放養密度 4.5萬尾/畝;2009年5月13日至5月18日共投放金鯧苗 10.4萬尾,放養密度1300 尾/畝。
4、投餌管理
(1)確定定點投喂原則。由于飼料是干性浮水料,先在池塘圈定一個位置,設置飼料防逃網,以防飼料外溢,造成浪費。在防逃網范圍內進行魚料訓養投喂,經過半個月的訓養,魚類都能在固定時間里,到固定的地點進行攝食。
(2)投餌堅持“少量多餐,定時定量”的原則。育種期間按一天分4次投喂(6:30、10:30、18:00、22:30分別占日投喂量的20%、15%、40%、25%)。育種時間一般為兩個月,兩個月后,每天投喂三次。
(3)投喂的飼料在育種期間內,混合投喂浮水魚料與沉水蝦料,育種期結束后,以投喂浮水魚料為主。
(4)養殖過程不定期拌喂維生素、膽汁酸等營養物質。一方面可以預防魚類肝膽綜合癥、蝦肝膽收縮病等病癥,另一方面也有營養促長功效,提高魚蝦的生長速度。
(5)及時觀察攝食情況,根據天氣變化、魚蝦活動情況進行飼料增減。
5、水質管理
“養魚先養水”,高密度養殖中,水質變化非常大,特別是小水體養殖,每天必須對養殖水體理化因子進行監測,密切注意水質變化,如PH值、溶氧、氨態氮、透明度等,并做好記錄。
養殖場水源充足,全程保持了優質水質,確保了所養殖的魚蝦綠色、環保、美味。
本項目在養殖過程全程使用ATP菌。項目全程使用廣州市清綠健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微生物ATP菌(主要成分為芽孢桿菌、乳酸菌、酵母菌、蛋白酶、淀粉酶、葡萄聚糖酶等),維持池塘生態環境,整個過程沒有使用任何化工類產品,確保養殖水質綠色環保。
6、日常管理
①平時要多巡塘,觀察魚的活動情況,如果發現跳動頻繁,則表示有敵害或水質出現了問題,要及時檢查原因。
②每次投料,都去觀察魚蝦的攝食情況,觀察魚的腸胃飽滿度,以便確定下一次投料的飼料量。
③注意觀察水色和透明度。這樣可以確定是否要對水體施肥,同時可以判斷是否要添加水和確定換水量。
④經常巡塘,防止老鼠、蛇等進去池塘。這樣可以減少病原體進入池塘的可能性;同時,發現死魚蝦要及時撈出,進行檢查,分析死亡原因,然后將死魚掩埋。
定期抽樣使用顯微鏡檢查魚蝦,以確保魚蝦沒有任何病害,防患于未然,有特殊情況,及時處理。
7、病害防治
(1)防治對蝦各種病毒病。利用金鯧魚兇猛的食性,可以有效預防對蝦的各種病毒病。對蝦病毒病的發生,都是在氣候急劇變化之際,由部分體質較弱的對蝦先行感染,由于無法處理這些病蝦,其他健康對蝦捕食這些病蝦,迅速被告感染,病毒病急劇發作。對蝦與金鯧混養殖時,攝食兇狠的金鯧隨時可以把病蝦捕食,把病害控制在最低的水平。魚蝦混養達到魚蝦雙贏的目的。
(2)金鯧寄生蟲病。從實踐中看,金鯧有多種害生蟲。比較常見如車輪蟲、指環蟲、刺激隱核蟲等。項目采用魚蝦混養模式,處理金鯧的寄生蟲是比較困難的。
大部分殺蟲劑對南美白蝦均構成重大影響,甚至導致白蝦大量死亡。經過認真思考,項目組決定采取以采用純中藥制劑苦參堿防治魚體寄生蟲,中藥苦參堿對白蝦沒有任何影響,但對魚類寄生蟲草則有明顯滅殺作用。針對養殖過程的難題——特別是針對養殖過程的難題——無特效藥可處理的刺激隱核蟲,項目組創造性地使用了中藥苦參堿,得到了最佳效果。今年北海鐵山港周邊金鯧養殖戶因為此寄生蟲受到嚴重損失,但我們的養殖池塘卻平安無事,魚蝦雙豐收。
(3)金鯧肝膽綜合癥。肝膽綜合癥以肝膽腫大、變色為典型癥狀。病魚發病初期,肝臟略腫大,輕微貧血,色略淡;膽囊色較暗,略顯綠色。隨著病情發展,肝臟明顯腫大,可比正常情況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漸變黃發白,并漸漸出現死亡。本項目采用了膽汁酸配合維生素混合飼料內服,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1、生產情況
項目實施后,項目實際投入116萬元,建設養殖池塘80畝,分8口池塘。
于2009年4月28日至5月5日投放南美白對蝦苗共360萬尾,平均放養密度4.5萬尾/畝,2009年5月13日至5月18日投放金鯧苗共10.4萬尾,放養密度1300尾/畝,投放金鯧魚種苗10.4萬尾,投放白蝦苗360萬尾。
10月1日開始收獲,到10月22日收獲結束。經計算,收獲金鯧產量66560 kg,產值1464320元;收獲對蝦產量26800kg,產值750400元,兩項合計年產值2214720元,稅前利潤1054729元。
經計算,金鯧成魚成活率90.5%,畝單產量832kg,年均尾重0.707kg;對蝦產量26800kg,平均規格24.5支/500克。
北海金海岸水產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蔣偉添
北海市水產學校校長 寧子翔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