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魚消費中的性格和文化
兩三個人在餐廳談生意,點一條石斑魚來清蒸,已經是一個流行的趨勢
一、石斑魚的四種特性
石斑魚是暖水性的高經濟價值魚種的代表之一,可以說是近幾十年來養殖魚種的明星。在這里把它歸納為四種特性。
1、肉質細嫩,適合蒸、煮、炒、煎等多種烹調方式。不同地區還有不同的料理方式,了解各地飲食文化差異性有助于石斑魚的市場銷售。
2、石斑魚是底層魚類,耗氧低,適合高密度規模化養殖和工廠化養殖模式。就目前的生產模式和技術,福建到海南沿海地區都可實現全年穩定生產供貨,給石斑魚的市場銷售提供很大的便利性。
3、穩定性高、賣相好,適合長途運輸。以現有的技術,在長途運送中1噸水大約可搭載200公斤的成魚。長途運送至各大餐廳和賣場展示柜后,還能存活較長一段時間,可以說是海水魚中最容易圈養的品種。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海南運輸車隊通過循環水及打氧等方法,一輛車可搭載8000斤成魚到廣州、深圳等消費市場。
4、中國人喜歡吃魚,尤其是石斑魚。在任何紅白喜事宴會里,主人用石斑魚招待客人已成為一種體面又大方的形式,所以石斑魚在水產品消費市場中扮演一個不可或缺的強勢魚種。一般的新興海水魚種,其流行的時間約在3-5年就消退,但石斑魚卻經久不衰。這里可以從臺灣和香港吃養殖石斑魚二十幾年的文化得到證實,甚至有些專家學者提出一個名詞叫“永遠的石斑魚”。
二、石斑魚的銷售市場情況
大陸是消費石斑魚最多,也是養殖石斑魚總量最高的地區。下面介紹和各個養殖戶及流通商息息相關的大陸批發市場情況,大致可以分成三個主要市場和三個獨立個體。
1、三個主要市場
(1)石斑魚最大消費市場首推廣州跟深圳,就競爭形勢而言,這兩個市場的戰況非常激烈,批發量最大,賣價卻最低。海南石斑魚、臺灣石斑魚、福建和廣東等沿海養殖的石斑魚,甚至東南亞地區的石斑魚都通過香港轉運而來,充斥在這兩個消費市場。廣州、深圳市場喜好的規格在1.2-1.6斤/尾。
(2)第二大市場為上海,包括臨近的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等各大城市都在這里集結采購,在臺灣做運輸、搞流通領域里俗稱上海線。上海線每年石斑魚銷售量的成長指數最高,這跟它頻繁的經濟活動有關。兩三個人在餐廳談生意,點一條石斑魚來清蒸,已經是一個流行的趨勢。
但有一點值得提的是上海這一帶,雖然銷量比較大,但喜歡的規格卻很小,在0.9-1.3斤/尾左右。這種規格對于養殖戶而言,賣掉有些不劃算。
(3)第三大市場以北京、天津、青島等各大城市為主體,也就是俗稱的北京線(北京線原來是以販賣冷水魚為主)。伴隨著這些城市的發展,石斑魚也逐步推廣。由于東北人豪爽的個性,他們喜歡吃規格偏大的石斑魚,1.3-1.8斤/尾的魚都能接受,這種規格對養殖戶而言很劃算。
2、三個獨立個體
三個獨立個體為臺灣、廈門和汕頭、香港。這些地方范圍雖不大,但單位人口消費石斑魚的密度很高,而且飲食文化很特別,吃石斑魚文化也很悠久。
(1)就臺灣來說,吃石斑魚已流行很久,1-200斤/尾規格的魚都消費,而且量相當穩定。一般大陸市場都比較喜歡吃鮮活魚,冰鮮的石斑魚吃得少,但臺灣吃冰鮮的石斑魚占島內總銷量的一半以上,這種飲食文化相當特殊。
(2)廈門、汕頭這一帶吃魚的習俗有別于其它地區,廈門喜歡吃魚片火鍋和魚粥,汕頭偏好大規格石斑魚做砂鍋粥料理,所以這些地方3-4斤/尾規格的石斑魚,還有幾十斤的大石斑魚都有很好的銷路。
(3)香港是石斑魚單位人口銷量最高的區域。香港市場開發比較早,伴隨海、空運的發達和便利性,臨近的東南亞和臺灣養殖石斑魚都賣到這里。香港的石斑魚料理很精致、很講究,規格也很有特色,一家人吃一條3斤重的石斑魚(俗稱條頭)很普遍。所以對養殖戶來說,3斤左右的石斑魚賣到香港最劃算。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