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特性
金鯧魚學名卵形鯧鯵,地方名稱黃臘鯧、金鯧、紅三、鯧鯵等,屬硬骨魚綱,鱸形目,鯵科,鯧鯵屬。分布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亞、澳洲、日本、美洲的熱帶及溫帶的大西洋海岸及我國黃渤海、東海、南海。
金鯧魚屬于暖水性中上層洄游魚類,一般不結成大群,體型較大,2月份可見幼魚在河口海灣棲息,成魚時向外海深水移動。肉食性,以小型動物、浮游生物、甲殼類為主要餌料。春夏季由外海游向近海,冬季又游到外海深水區。大的個體有5公斤~10公斤。金鯧魚食量大,消化快,生長速度很快,養殖半年體重可達500克左右。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飼食后停留不長的時間,若再投喂其愛吃的食物,仍然兇猛爭搶。根據金鯧魚生長速度非常快的特點,選擇在金鯧魚生長最快的6、7、8月份加大投餌量,可使其迅速生長,盡快達到上市規格,壓縮其生長周期,降低風險。
金鯧魚耐低溫的能力不強,適溫范圍為16℃~36℃,最適生長水溫22℃~28℃,水溫降至16℃以下時,停止攝食,14℃以下死亡,在9℃~10℃的水溫下可短時間正常生活;金鯧魚在咸淡水中都可生活,對鹽度適應性廣,在2‰~45‰的海水中均能生存,適應鹽度在2‰~23‰,建議鹽度一般不低于12‰,而鹽度太高則會出現生長緩慢。pH的適應范圍為7.6~9.6。
網箱養殖
海區的選擇
選擇在有一定擋風屏障或風浪相對較小的水域,或水流暢通、水體交換充分、不受內港淡水和污染源影響、水質清爽、水質環境相對穩定的海區。水深一般要求在10米~15米(指落潮后),深水網箱可以設置在水深20米以上的海區,一般要保證在最低潮時,網箱底到海底的距離至少應在2米以上。為保證養殖的成功,養殖海區的水質應滿足以下條件:鹽度20‰~30‰,水溫18℃~32℃、酸堿度7%~9%,透明度8米~15米、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
網箱的選擇
養殖金鯧魚的網箱一般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網線編結而成。網目為2.5厘米~3.0厘米,網箱規格可以根據魚苗的大小及實際情況調整,從3米×3米×4米到4米×4米×4米不等。在深海區,則可以使用直徑達20米以上由高強度聚乙烯(PE)制成的深水網箱進行養殖。根據網箱大小以及潮流和風浪的不同情況,可以單個網箱單點固定,或多個網箱組成網排,多個網箱組成的網排應保持適宜的間距,一般要求在3米以上,以保障水流的暢通。
放養規格及密度
放苗時間在每年的4月~5月份,放養規格為2厘米~3厘米,當水溫回升并穩定在18℃以上時,即為魚種的適宜投放時間。金鯧的放養密度應根據海區水質環境條件、養殖技術和日常管理水平、餌料來源情況及產量和規格要求指標等情況來靈活掌握。一般來說,如果要早日收獲,體長10厘米左右的魚苗,可放為40尾/立方米-50尾/立方米水體,如果不急于收獲,可適當加大養殖密度。魚苗放養前要進行消毒,殺滅病原菌及寄生蟲;放養后要加強魚苗早期的營養,增強抗應激能力。
養殖管理
(1)投餌:主要有兩種類型的餌料,一是鮮雜魚;二是人工配合飼料。因金鯧魚嘴巴較小,鮮雜魚一定要鮮并攪碎,防止魚骨卡住喉嚨而被餓死。在6月~8月份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20%以上,每天投喂兩次,在其它時間可以根據情況適當降低投餌量。為加快生長速度,可加大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40%左右,投喂次數增加到3次~4次甚至5次。
(2)日常管理:網箱養殖的日常管理要做到“五勤一細”,即勤觀察、勤檢查、勤檢測、勤洗箱和勤防病,耐心細致投餌,以及防患大風、污染、人為等意外事故發生。要經常對養殖金鯧進行巡視,注意觀察魚群活動情況及水色、水質等情況。一般每天早、中、晚都應該測量水溫、氣溫,每周應該測1次pH值,測2次透明度。每隔15天~20天左右抽樣測量體長和體重,以掌握其生長速度、規律等情況,便于確定餌料的投喂量,同時檢查金鯧魚體是否有病害發生。
在網箱養殖中,網箱的清洗和更換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海水中浸泡了一定時間的網箱系統,會或多或少地附著藤壺、牡蠣等貝類和各種藻類。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水流的暢通和水體的交換,從而影響了金鯧魚的生長和加重了網箱系統的下沉力。
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根據網箱上附著生物量及魚類養殖情況進行換網和清洗。一般3個月~6個月換一次網,換網時必須防止養殖魚卷入網角內造成擦傷和死亡,操作要細致。網箱清洗可使用高壓水槍噴洗、淡水浸泡、曝曬等方法進行。
疾病防治
魚病是影響金鯧魚成活率的重要因素,由于網箱養殖放養密度大,一旦魚發病,交叉感染速度快,病情難以控制,易造成批量死亡。防重于治,預防尤為重要。因此平時要做好預防工作,發現魚病要及時治療。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