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以及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救治監測中心結束了聯合監測活動。結果顯示:今年仍未發現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跡象,這是近32年來首次未監測到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
“我們從10月31日起就開始進入中華鱘核心保護區中華鱘產卵地附近進行監測。”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工程師劉志剛介紹,監測范圍為葛洲壩水電站壩下15公里江段內。為期58天的監測期中,盡管幾家科研單位綜合采用了水下攝影、水下聲吶探測、走訪漁民和組織人工觀察等多種途徑,但始終未能監測到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
27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以及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救治監測中心在無奈中結束了本年度的聯合監測活動。這是近32年來首次未監測到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多年來,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多集中在11月中旬,少數年份會在11月下旬。
據悉,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野生中華鱘逐漸在長江宜昌江段形成了新的產卵場。相關科研機構也開始對該江段的中華鱘自然繁殖活動開展監測。
中華鱘已在地球上繁衍生息1.4億年,是中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也是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