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日本不卡三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毛视频

歡迎光臨中國鰻魚網

南美洲鰻白仔苗培育技術

/圖 福建天馬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黃貽濤  楊方園 陳冬安 王進可

近年來,日本鰻苗及歐洲鰻苗捕撈量銳減,導致苗價居高不下,而美洲鰻苗(主要是北美洲鰻)資源充裕且養殖技術日趨成熟,故福建、廣東等地大量轉投美洲鰻苗。南美洲鰻是美洲鰻的一種,原產地在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等海域,苗汛期集中在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4月,因南美洲鰻苗價格低廉,因此近年來很多鰻魚養殖戶紛紛開始試養,據統計從2014年底到2015年初僅長樂片區南美洲鰻投苗總量在一億尾左右,但養殖成功者卻不多見,其中最為關鍵的影響因素就是白仔苗的培育技術。福建三明一家南美洲鰻場經過為期106天的養殖,鰻魚平均規格達到181/公斤,成活率在95.9%左右,屬于較成功的南美洲鰻白仔苗培育,現將相關技術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南美洲鰻白苗

一、培育池準備

白仔苗培育使用的是水泥精養池,其上用黑色薄膜完全覆蓋,一是保溫,二是遮光。每100 m2池子需配備一臺0.75Kw的增氧機,在培育前期增氧機葉片可調整為反轉。

池子的修補、退堿和消毒工作要做到認真細致。若是新池,則需用水浸泡48h以上,并用草酸或醋酸退堿;若為舊池則先修補池底,防止白仔鉆入池底縫隙,并將池底及四周墻壁的污物洗刷干凈,之后用高錳酸鉀25g/m3對池子消毒,再沖洗干凈待用。此外,盛苗容器以及白仔苗培育過程中的用具都要用高錳酸鉀溶液嚴格消毒方可使用。

在放苗前兩天,池內加入井水30cm,鹽度調至5-7‰,并記錄池內溫度。調整好增氧機的浮力、轉速及方向,使增氧機水車葉片轉動時剛好接觸水面,并使全池水轉動。初期每個葉輪可安裝4片葉片,葉片反向安裝可減少打水時對鰻苗的機械損傷。

二、鰻苗入池

鰻苗運達目的地后,首先測量盛苗容器中的水溫,如果盛苗容器中的水溫與池水水溫相差過大,則不能直接將鰻苗投放池中,否則溫度應激會造成傷苗增加。一般安排在晚上進場并投放鰻苗,以減小應激。苗袋的水溫一般在9-10℃,而培育池水溫在20℃左右,10℃的溫差會對鰻苗造成較大的應激。因此,先打開鰻苗運輸泡沫箱并取出冰袋,讓苗袋在空氣中自然升溫3-4℃(10-15min)后再將苗袋放入池水中,可進一步減少溫差。在池內放置15-20min后可打開苗袋,取部分池水灌入袋中再緩慢傾斜入水,活力較好的白苗就會迅速從袋中游入池中。放苗時最好不要集中在一個地方,以免白仔苗聚集成群,造成局部缺氧而增加死苗數量。苗種投放密度一般在800-900/㎡。

三、退鹽與升溫

鰻苗入池48 h后即可進行退鹽與升溫,通過排污換水控制每天退鹽1‰左右、日升溫1-2℃,大約通過一周的換水最終退去鹽度。逐漸加溫,當水溫升至27℃時潑灑紅蟲進行開口,并最終將水溫控制在29℃左右。

在排污過程中,工作人員動作務必輕柔,使用軟毛掃帚輕輕將排污框附近的糞便及傷苗清理干凈。前期排污只需拔掉一根排污管,后期隨著水位的升高再將兩根排污管都拔掉,保持日換水量100%。排污時不可經常對池底進行全池清掃,防止對鰻苗造成機械損傷進而感染其它疾病。

四、紅蟲處理及投喂

紅蟲進場后暫養24h才能投喂,期間在水流沖洗下每6h翻耙一次,然后用紅蟲框蓋在紅蟲上壓爬6h,經過3次壓爬后的紅蟲即可投喂。稱取每餐需要投喂的紅蟲置于鹽度為8‰的鹽水中浸泡15min,并用充氣泵不斷充氣防止紅蟲缺氧。鹽水浸泡可將紅蟲體內的污物排出,減少外源病菌。浸泡完畢則用清水沖洗紅蟲并瀝干水,然后按照飼料2%的比例加入復合維生素及氨基酸等添加劑,以增強鰻苗的抵抗力及達到促進消化的作用。初次投喂紅蟲應將其攪碎成漿后全池均勻潑灑3-4d,之后可直接潑灑全蟲10d并將潑灑面積逐漸縮小到料臺附近,首餐紅蟲投餌率一般為10%左右,后面緩慢增加,并最終將紅蟲日投餌率控制在30%以下。

 

為了減小對鰻苗的應激,建議每日投喂兩餐紅蟲,并在鰻苗食完紅蟲約1.5-2 h后,赤腳到池中排污。待培育到300-400/kg的規格時,可逐步將紅蟲轉為人工配合飼料投喂。經過85d的紅蟲投喂,平均規格達到300/kg,紅蟲轉化率為14.9%。之后轉料,配合飼料為福建天馬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益多美開口料和白仔粉飼料。在紅蟲轉配合飼料時使用益多美開口料與紅蟲一起打料投喂,經過2-3 d的轉料將紅蟲完全轉為益多美開口料。益多美開口飼料又與白仔粉混合打料投喂,經過3-5d可完全轉為白仔粉料,再經過21d投喂白仔粉料并補加紅蟲后,平均規格達到181/kg,餌料綜合轉化率為21.4%。剛開始時投苗總量為617280尾,至選別盤池后剩余鰻苗總量為591997尾,成活率為95.9%

五、相關疾病的診治

南美洲鰻較歐洲鰻及日本鰻更為貪食,故在養殖過程中要嚴格控制紅蟲的投喂量,否則鰻苗太過飽食后易引發腸炎、愛德華氏菌病以及其它繼發感染的病癥。此外,過高的放養密度、紅蟲處理不潔、水質差、排污不凈以及不合理的用藥等都會誘發疾病。

 

南美洲鰻愛德華氏菌病

南美洲鰻白仔培育初期,若在較高的放養密度下,紅蟲處理不潔凈易誘發“紅肝病”,紅肝病一旦發生,日死亡量和累積死亡量均較大,需要及時做好鏡檢工作并提前預防;養殖過程中水質不潔凈、排污不徹底易感染小瓜蟲和指環蟲;不合理的投餌量或者加料過快易導致鰻苗腸炎等。南美洲鰻白仔培育階段幾種較為常見的疾病癥狀、治療措施見表2

 

六、養殖管理及相關注意事項

白仔苗培育首當其沖是鰻苗的選擇,好的苗種不僅體質好、活力強,而且在培育階段生長旺盛、抗應激能力強。在選擇苗種時應選擇健康、活潑、透明、無外傷、規格均勻、體色一致的南美洲鰻白苗,規格為7000-8500/公斤。在白苗培育期間,尤其是在紅蟲投喂階段,紅蟲的暫養、流水翻耙、多次爬活、漂洗以及鹽水浸泡等環節非常重要,極大程度上影響著鰻魚的健康及存活率。

 

南美洲鰻紅頭敗血癥

與其他鰻魚白仔苗培育相比,南美洲白仔苗培育過程中有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1、水溫

南美洲苗對養殖水溫要求高,一般建議保持在29℃(需采用鍋爐加溫),一直持續到白仔培育后期,整個過程中要保持水溫的恒定。

2、紅蟲日投喂量

自前兩年開始試養南美洲鰻起,嚴重困擾廣大養殖戶的一個問題就是白仔期紅蟲投喂量的問題,因其南美洲鰻養殖技術尚屬探索階段,很多養殖戶參照先前日本鰻或歐鰻的養殖模式去投喂,而南美洲鰻很貪吃,故養殖戶在白仔苗期大量投喂紅蟲,致使肝臟負荷太重引起內功能紊亂,進而引起紅肝、愛德華等多種疾病,損失相當慘重,結合目前的養殖情況,建議白仔苗培育階段將紅蟲日投餌率控制在25%-30%左右,同時需要提醒的就是一定要保證紅蟲的干凈、新鮮,堅決不投喂病死紅蟲。

另外從近兩年的養殖效果來看,在白仔苗培育階段使用“健馬牌”益多美開口料來替代紅蟲進行投喂,一方面可大大降低紅肝病和愛德華氏菌病爆發的幾率,減少損失,另一方面也可以縮短養殖周期,使鰻魚規格更加整齊。

經過白仔階段的培育,鰻魚大小差異明顯,同時伴隨著個體的長大,鰻魚的耗氧量也增大,較高的密度不利于鰻魚的生長,故應及時進行選別盤池,以免爆發紅頭等疾病。在選別盤池期間,可減少餌料投喂量,不宜使用刺激性較大的藥物,同時選別要安排在鰻魚活力狀態較好時進行。總之,白苗培育階段務必要做到細致謹慎,從水質、溫度、投餌率以及病害實時監測等方面入手,這才是白苗培育成敗的關鍵。

此文載于《水產前沿》雜志,2015,08(66-68)

中國鰻魚網報道

【關鍵字】:水產養殖漁業 鰻魚鰻苗,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