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對高位池養殖金鯧魚所需要的條件、池塘改造及清塘、苗種投放、養殖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進行了剖析,并根據養殖結果計算出投入產出比為1:1.34,投資回報率為33.9%,畝利潤為8511.7元。
每口池塘面積10畝,圓形池,池塘開闊向陽,池深2.5m,坡比l.02
金鯧魚(卵形鯧鲹)是暖水性中上層魚類,棲息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海區中。金鯧魚體型較大,一般不結成大群,春夏季由外海游向近海,冬季又游到外海深水區。大的個體有10-15公斤。金鯧魚肉細嫩,味鮮美,為南方海水養殖的主要品種。
金鯧魚食量大,消化快。在人工喂養條件下,飼食后停留不長的時間,若再投喂其愛吃的食物,仍然兇猛爭搶。金鯧魚生長速度很快,水溫在28-30度,喂養140天(3公分苗種)體重可達500克左右,根據金鯧魚生長速度快的特點,選擇在金鯧魚生長最快的6、7、8月份加大投餌量,使其迅速生長,盡快達到上市規格,壓縮其生長周期,降低風險。
一、養殖時間及條件
時間:2014年4月18日-2014年9月10日(144天)
試驗池3口,位于廣東省徐聞縣邁陳鎮孟寧村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海角基地內,大小相同,每口池塘面積10畝,圓形池,池塘開闊向陽,池深2.5m,坡比l.0:2.5,黑膜底。水源為直接抽大海水,排灌方便,水質清新,少污染,pH值為7.0-8.2,鹽度范圍在25‰-30‰之間,氨氮含量低于0.5mg/L,亞硝酸鹽含量低于0.1mg/L。
二、池塘改造及清塘
加固、加高池岸,對進、排水閘門滲漏水、塌陷處進行維修,清洗池塘。各池有獨立進排水系統,進水口安裝80目篩絹網袋過濾,防止野雜魚進入。每池安裝6臺1.75kW水車式增氧機。
三、苗種投放和管理
(1)投苗前7天,進水1m,每畝用10斤復合肥全池潑灑肥水。待池水呈黃綠色或茶褐色,即可準備投放魚苗。
(2)到4月中旬,水溫達到25℃以上時,每畝放養體長2.5-3.0cm金鯧魚苗2500尾,直接投放大塘。放苗時池水茶褐色,含有豐富天然餌料生物,透明度為30cm,水的比重為1.021。放苗時開1臺增氧機,在離增氧機10m左右的地方放苗。
(3)投苗1天后開始投喂用打粉機打碎的金鯧魚配合飼料,在塘的上風區慢慢干撒,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為每萬尾魚苗1000-1500g,逐漸馴化為用卵形鯧鲹0#全價配合飼料投喂。
(4)魚體重50g前,只開一臺增氧機,24小時開。
四、養殖管理
1、投料管理
金鯧使用卵形鯧鲹膨化顆粒飼料投喂。按魚規格大小選擇不同型號的飼料,前期用0#料、1#料,中后期用2#料、3#料。根據氣侯、水質情況靈活調整投餌量,一般低溫陰雨天少投或不投料,晴天氣溫高多投料;每天投喂2次,在早上9:00投料和下午5:00投料,日投餌量為魚體重4%-6%;6-9月水溫為25-35℃時,魚規格達150g以上,金鯧攝食旺盛,生長快,每天投喂2次,日投餌量增至魚體重2.6%左右;高溫悶熱天氣要適度控制投餌量,避免金鯧暴食。投喂配合飼料要營養全面,定期在飼料中添加大蒜素及多維,每月調節金鯧腸道微生態環境,加強腸道的吸收功能,增進飼料轉化率,提高機體抗病、抗應激能力消化吸收,促進魚類生長。
2、水質調控保持水位
養殖前期魚塘逐漸加水,每天加水5-10cm,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cm,一直到池塘水深1.5m后才開始逐漸換水,每2-3天換水20-30cm。高溫期水位保持2m以上,酌情增加換水量和換水次數。養殖中后期,隨著投餌量的增加,池水積累大量殘渣、排泄物,增加池塘有機耗氧量,應加開啟增氧機,每星期投一次石灰(30斤/畝)改良水質,降低氨氮、亞硝酸鹽含量;穩定pH值,增加池底電位,防止因缺氧造成的浮頭和泛塘現象。
3、日常管理
做到早、晚最少巡塘二次,觀察金鯧攝食情況,發現金鯧異常或死魚時要查找原因,及時對癥處理。經常檢查進排水口過濾網,清除雜物,發現破損及時更換,注意觀察水質變化,發現池水惡化要及時加注新水,養殖期每天24小時開機增氧,上午10:00到下午7:00減半開;中后期適當增加增氧機,中期以1500斤魚開一臺增氧機,后期以2000斤魚開一臺增氧機的標準來實行,陰雨天、高溫悶熱天氣要及時開機增氧,防止金鯧缺氧浮頭。
五、疾病防治
金鯧的病害相對較少,其病害防治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放養時苗種要經過殺菌消毒,具體做法為苗種投放前可以用淡水或每升0.1毫克高錳酸鉀的溶液浸洗魚體10-15分鐘。此外,要堅持巡視,特別留意觀察金鯧魚群的游動、攝食情況,一旦發現病、死魚應及時隔離治療或進行無害化(如深埋等)處理,切勿隨意將其丟棄,使病害傳播蔓延,造成更大的危害。當前,金鯧養殖中常見的病害是有以下幾種:
1、神經壞死病毒
檢查分析結果:黑身魚苗體表粘液消失,皮膚退色變黑,鏡檢全身沒有寄生蟲,腸道有大量黃白膿汁,其他內臟器官正常。
主要為諾達病毒(神經壞死病毒),該病毒以垂直傳播為主,所以同一母魚孵化出的苗有可能全部帶毒。同時腸道伴有明顯腸炎,為嗜水氣單胞桿菌。
可能產生原因:運輸過程壓迫式應激,導致魚類產生不適,誘發體內存在的病毒;運輸過程摩擦導致魚苗外傷加重病毒傳播與感染;而腸炎的產生,則與魚苗身體機能下降后消化功能退步有關。
處理方法:
①盡量縮短運輸時間與降低運輸密度,并在運輸過程中施放VC類抗應激劑;
②運輸結束后,適量添加刺激性低的消毒劑,減少體表創傷感染;
③內服恩諾沙星與多維,每天兩次,連續五天,能效減少魚苗損失。
2、腸炎
病情簡述:魚浮于水面,體色正常,游泳速度較慢,整塘魚吃料速度下降,有個別死魚。
檢查分析結果:魚體色彩正常,無脫鱗與粘液減少現象,全身無寄生蟲,肝臟等內臟器官完好;腸道有大量黃白膿汁與固體物,輕壓腹部,有黃白色體液滲出。經細菌檢測,可確診為腸炎。病原菌為嗜水氣單胞桿菌。
產生原因:金鯧魚腸炎是伴隨金鯧魚養殖整個過程的常見病,也是導致金鯧魚的養殖過程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如果處理不好,往往會導致養殖成活率偏低,生長過慢,是影響經濟效益的一個非常重要因素。金鯧魚腸炎為何容易發生?經研究,導致腸炎產生的直接因素未能確定。但總體認為與魚的兇猛食性有關,水質不好,高溫天氣投料過量最易引發。
處理方法:
①平時控制投料量,以達到八成飽為指標;
②定期在魚料里加入大蒜素;
③腸炎出現后,使用諾菌素與多維進行藥餌投喂,每天兩次,連續四天;
如果病情嚴重,不投料,整塘用大蒜素來處理,含量為35%的大蒜素用量為1斤/畝。病情一般在三天內能夠控制,死亡停止。
3、車輪蟲病
病情簡述:金鯧黑身,體消,在池邊游動,速度慢,有時急速打轉,整池食料速度下降,池底出現少量死亡。
檢查分析結果:捕捉到幾尾黑身狂游魚苗進行檢查,并拋網檢查其他健康魚苗。全身器官正常,但體色偏暗,色彩不夠鮮艷,檢查鰓絲,發現黑身魚大量車輪蟲,其他體色較好魚鰓絲也存在大量車輪蟲,確診為鰓絲車輪蟲寄生。車輪蟲為常見寄生蟲,池塘養殖金鯧魚,水質肥沃時最容易生產此病。在高溫季節,大量車輪蟲繁殖,布滿整個鰓部時,金鯧魚很容易出現窒息缺氧死亡。車輪蟲數量較少時,金鯧魚會表現出狂燥癥狀,少攝食,導致營養不足,體色暗淡甚至發黑。
處理辦法:①池塘水質力求清爽,有換水條件多換水,避免寄生蟲快速繁殖;
②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1ppm全池潑灑或阿維菌素溶液,第二天檢查是否害生蟲脫落,使用此藥劑時,務必注意天氣變化,溫度較高時,要留意水體是否會缺氧。
4、刺激隱核蟲
病情簡述:整個魚塘魚食料速度大幅下降,魚游泳無力,體色暗淡。與平時相比,最大變化是吃料速度迅速下降。鰓絲、體表出現白點,俗稱“白點病”。
檢查分析結果:全身器官正常,體表完好,但體表粘液大幅增加,鰓絲粘液明顯增加,鰓絲出現白色斑點。鏡檢可發現大量正在分裂的剌激隱核蟲,檢查體表粘液,同樣發現剌激隱核蟲。剌激隱核蟲是金鯧魚養殖的最大敵害,大量在鰓絲寄生時會阻礙魚類正常呼吸,同時會剌激魚體分泌大量粘液;研究表明,刺激隱核蟲還會分泌一定毒素,影響金鯧魚的正常生理工作。剌激隱核蟲大量存在時,金鯧魚先是厭食狂燥不安,隨后身體消,肥胖度大減,體質極度虛弱,往往會形成大量死亡。刺激隱核蟲外殼堅硬,生命力旺盛,抗藥性非常強,消滅刺激隱核蟲有一定的難度。
處理方法:
①筆者從高鹽度池(比重1.015)搬到低鹽度(比重1.002左右)的池塘中,剌激隱核蟲很快就會死亡。刺激隱核蟲以預防,提高魚體免疫能力為主;
②在剌剌激隱核蟲繁殖季節,勤換水,多下石灰改良水質,確保安全渡過剌激隱核蟲繁殖季節。
5、金鯧魚癤瘡病
病情簡述:金鯧魚食料正常,體色完好,生長正常。在背部、尾鰭部、下腹部出現明顯癤瘡,癤瘡紅腫有膿汁,嚴重影響魚美觀,賣相難看。
檢查結果分析:對癤瘡進行細菌培養檢測,可分離出乳球菌與弧菌。產生原因有可能與池塘水質不好,飼料維生素不足,引發皮膚潰爛感染所致。此病雖然不會構成大量死亡,但癤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金鯧魚的賣相,從而影響了金鯧魚銷售價格。
處理辦法:
①換水,消毒;
②癤瘡出現后,用多種維生素混合氟苯尼考,連續內服一星期后,可消除此癤瘡。
六、養殖結果
經過144天養殖,養殖結果見表1,總成本構成見表2。
根據兩表可計算得出投入產出比為1:1.34,投資回報率為33.9%,畝利潤為8511.7元。
要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金鯧魚放養密度要大,建議放養密度在2000-2500尾/畝,低密度養殖金鯧魚的利潤不高,同時注意,金鯧的耗氧量大,高密度養殖金鯧魚要防止缺氧。
表1 養殖收獲情況
表2 總成本構成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