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是華南沿海一種重要的海水養殖魚類,近年來,海南陵水和廣東陽江等地養殖的老虎斑出現大量不明原因死亡,給養殖企業或個體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魚病研究團隊經過調查和科學實驗,于2014年對該病進行了報道,并將這一新的海水魚類寄生蟲命名為石斑魚錐體蟲(Trypanosoma epinepheli),該寄生蟲引起的疾病對石斑魚養殖業有一定的潛在危害,應當引起業界重視。
臨床癥狀
輕度感染時,老虎斑食欲降低,精神萎靡,體質衰弱,貧血,消瘦。重度感染時,老虎斑表現出嚴重貧血,鰓蒼白,脾臟發黑、腫大,可引起老虎斑大量死亡(圖 A, B)。
病原特征
錐體蟲是寄生在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以及人血液或組織細胞內的單細胞鞭毛蟲,是人、獸和魚的重要寄生蟲之一。雖然在形態上只是單個細胞,但在生理上能夠和高等動物一樣進行營養、呼吸、消化、排泄、行動、生殖等各種機能。錐體蟲通常只有十幾到一百多微米,需要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石斑魚錐蟲體型稍小,平均體長22.3微米,體寬1.7微米,有一個位于體中央的細胞核,波動膜較窄,有一條鞭毛,平均長度10.1微米,自生毛體處伸出,由蟲體后端沿著身體往前延伸。動基體位于蟲體后端約1/4處,是線粒體內的一個特殊結構,含有豐富的 DNA,能進行自我復制,錐體蟲的成熟期大部分呈“S”形(圖 C-F)。
石斑魚錐體蟲的生活史
石斑魚錐體蟲在魚體內的生活史比較復雜,隨水蛭吸血感染魚體后,錐體蟲首先經歷一個潛伏期,這一時期大約持續 1周左右,但這一時期在魚體的外周血中一般不能觀察到蟲體的存在。隨后是發展期,這一時期能持續幾天到幾周不等。由于這一時期錐體蟲進行二分裂,在魚體外周血中可以觀察到大量鞭毛蟲的纖細體型,錐體蟲大量的繁殖可以導致寄主的死亡。
石斑魚錐體蟲病的診斷
當魚出現食欲下降、嗜睡及鰓絲蒼白和脾臟腫大時,疑似感染錐體蟲。進一步抽取血液,分兩部分,一部分制作血液涂片,通過吉姆薩染色,觀察血液中是否有大量的石斑魚錐體蟲蟲體,蟲特征參照上述描述和圖1 C-F所示;另一部分血液離心后提取全部DNA,然后用特異性引物(上游引物:5’-GAC TTT TGC TTC CTC TAT TG-3’;下游引物: 5’ –CAT ATG CTT GTT TCA AGG AC-3’)進行PCR擴增,將擴增出的片段序列進行分析,比較與NCBI上公布的石斑魚錐體蟲18S DNA序列(JQ999962)的相似度,作出最終的診斷。(作者:孫秀秀)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