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日本不卡三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毛视频

歡迎光臨中國鰻魚網

“黑腳偷死”病頻現,你怎么看?

今天接到一位在福建詔安養蝦的繆老板求助,他說他的養殖場爆發了“黑腳偷死”病,已經抓了5口塘,而該地區部分池塘同樣也出現此類病情,死亡率非常高。

 

發病的對蝦游泳足發黑,有人俗稱“黑腳病”

據了解,繆老板的池塘面積2畝,一口塘放70萬苗,前60天養殖非常順,每口塘平均每餐吃料60斤,規格平均是60-70頭。前段時間冷空氣來后開始搭棚,但中間棚頂是掀開的,只是四周圍蓋上。蓋棚后水開始濃起來,3-4天開始有蛻殼偷死,但表現不明顯。蛻殼也不是2-3天就蛻完了,而是慢慢蛻,先是有少量偷死,每天2-3斤,第4天開始死亡量開始多起來,每天50-100斤,吸出來的蝦如上圖所示,主要癥狀就是游泳足發黑,而池塘里3-4成的蝦也有“黑腳”的癥狀。“活的病蝦會游到池中心離水面20公分左右的水層飄著,活力很差,撈起來看都是空腸空胃的蝦。”

 

因為發病死掉的對蝦

“我養了4年蝦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的偷死,1號池抓掉后,緊接著2號池就發病,接著就是3號池,它不是一起發病的,而是一口塘接著一口塘發病,可能有傳染性?,F在8個池已經抓了5口了,病情一模一樣,梅嶺其它養殖戶也反映有類似的情況。”

據繆老板介紹,這種情況在20天以前就有發現,梅嶺大概有6成的蝦因此而出現問題,通常30150頭規格的蝦基本都出現此類問題,而30頭以內的大蝦或34公分的小蝦極少有這種情況。

通過檢測,繆老板發現水體的弧菌含量較高,同時有毒藻類如甲藻含量也較多,現在主要通過降低水位(從原來的1.82米降到11.2米)和定期消毒(以前他很少消毒),同時提高水體的氧化還原電位來進行處理,但是收效甚微。

此外,他還請教了一些內業的老師傅,有一位老師傅認為這是一種類似白斑病的細菌性疾病,有一定傳染性,但又不是病毒性疾病。另一個師傅則建議他遇到這種情況就用氯制劑,能控制得了就繼續養,控制不了就賣掉。

一些網友發表了他們對此病的看法。

某藥企技術員

我也是剛發現沒多久,只是了解一些簡單的情況,目前江蘇、福建都發現有此類情況,發病的蝦先是腳發黃,然后發黑,慢慢爛掉。高位池、水泥池都發現有此類現象,目前還沒有結論。使用抗生素無效,也和做苗的師傅討論過,可能是一種新病,因此當地也有人將之起名為“黑體病”,死亡率高,目前沒有好的控制方法。

某藥店技術員

啥黑腳啊,都是偷死的被其他好蝦啃了腳,加上底質臟,傷口繼發性細菌感染,就變成了這樣的“黑腳”情況。不過偷死蝦里面有很多頭胸甲殼,不排除由于缺氧導致的蛻殼不遂而引起的偷死。

我感覺這些蝦還是沒有什么病的,體色比較正常,偷死那么多我感覺不是缺氧,冬棚蝦比較常見,天氣不好,由于溶氧不足,老池塘和增氧能力差的池塘容易出現此類情況。不說詔安,臺山也不少這種情況。

但是因為沒有臨床診斷,不清楚水質情況、吃料情況、增氧能力,天氣情況,單憑幾張相片的判斷不夠嚴謹,這樣下的結論很容易誤診。

王維

大多數是兩點原因:溫度變化(最主要是升溫)引起應激性蛻殼。而同時底質惡化導致對蝦蛻殼不遂或硬殼障礙體能耗盡而死。平時底質差蝦會避開,但被刺激蛻殼時,蝦不得不在底部或水體中下層呆著等待蛻殼時機,呆久了,自然就中毒深了!我這幾年一直在強調:但凡冬棚養殖,不怕降溫怕升溫。幾乎冬棚所有的大事故都發生在升溫期間,這個也是一樣。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把蝦的問題往病上靠,其實都是不靠譜的。

我這兩年發現幾乎所有的蝦病都可以通過環境調理配合營養強化來挽救?,F在我越來越多的感受到這種思路帶來的處理模式的便利性與持久性。當然這里處理里有一點非常重要:藥品的選擇必須要質量好,至少要確保是真貨。

他給出處理方法作為參考:1,底質處理是連續氧化改底配合生物分解改底加上底部增氧;2,營養上是白天沸石粉配合乳酸菌,晚上微元+海洋紅酵母+多礦+多維。都是有死蝦就不停用。

某馮姓一線技術員

我覺得應該和腐殼(黑斑)一樣。冬棚常見,主要是底部太差了。蝦是底棲動物,底棲底棲,冬天尤甚。1,冬天的水溫不少時候是底層比表層高,蝦也是底棲的習性;2,如果底部惡劣,出現厭氧發酵,蝦是九死一生;3,稍有風吹草動,即大量死亡。(文/ 李釩)

中國鰻魚網報道

【關鍵字】:水產養殖,漁業 蝦,黑腳偷死病,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