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龜鱉業經過不斷調整,去浮躁;部分溫室的拆除,減污染。商品結構和市場已經發生新的變化。龜鱉總產能30萬噸,其中龜6萬噸,鱉24萬噸。商品鱉經過市場調節,已渡過最困難的時期,穩中有升,在不斷進步的技術競爭中獲得利潤。每500g的商品鱉中平均技術水平為成本13元,而頂尖的水平為10元。通過技術競爭,商品鱉的技術利潤為3元,如果養殖10萬只,一年可以增加技術性利潤30萬元。這就是科學技術的力量,用鄧小平的話說,就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龜的養殖結構與市場需求,也在發生新的改變。過去那種暴利的浮躁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拓展產業鏈最后一公里的商品銷售,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希望是光明的,只要肯奮斗,成功在腳下。
知難而行。常見的低端、中端和高端的養殖品種都已經被挖潛。比如烏龜、大青、臺緣、安緣、黑頸、金錢龜、金頭等,養殖難度較高的黃額盒龜和鷹嘴龜,很多人在嘗試,但是失敗較多,尤其是黃額盒龜,精品勝過金錢龜,甚至超越金頭。但是,養殖的難點在于暴斃,比任何品種都高的難度,使得一部分人望額卻步。加強此類難養龜的研究,有機會登上新的高峰,取得難以想象的成功,新的龜王可能會由此產生。
奇中取勝。白化龜是致奇的的典型,利用遺傳缺陷進行正交、回交,選出白化傾向的龜繼續雜交,雜雜雜,從中選育喜歡的奇異龜,變異是核心,白化是目的,提高觀賞價值。不少人進行白化養殖獲得暴利,賺得滿盆。例如紅眼白化巴西龜,深受市場的歡迎,苗價甚至高達5000-6000元一只。
貴在增值。當龜的產能出現過剩時,通過包裝、品牌和加工,獲得附加值,無疑是一條聰明的發展之路。目前新的趨勢是,將巴西龜加工成龜苓膏,將烏龜加工成阿膠。所以,龜殼比龜肉貴,從深加工中挖金,這也是完善產業鏈的重要一環。風味不可忽視,如龜苓膏在制作中有時會遇到味苦的問題,如果加上羅漢果,會改善口味,進一步提高商品價值。
龜鱉業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潛移默化中,龜的養殖模式,已經從簡單粗暴的炒種模式,過渡到養殖與加工整合,從終端消費市場中取得積極的利潤。而不是利用炒種的手段從繁殖種苗的路線里掘金。種苗和商品是兩個不同的養殖終點,從種苗到種苗,還是從種苗到商品,是兩個不同的技術路線,我們要因地制宜,根據市場的動態變化調整自己思路和技術路線,在正確的時間里做正確的事,那么我們一定會取得新的成功!(作者:章劍)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