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發黑和分節
小冬棚霧氣過重
降亞硝酸期間可用紅薯切條煮熟后拌喂飼料
2月,對于我國很多地區而言,算是一年里最寒冷的月份了。這個時候還在養殖的是想提早上市的冬棚蝦,還有就是那些生長速度沒上來不得已只能慢慢養的蝦了,也就是近年來養殖者們談得最多、也是最為擔心的養殖問題——“慢大”。
引起對蝦慢大的原因有很多,下面針對2月期間可能引發對蝦慢大的一些原因進行分析。
氣候
2月低溫,哪怕是在有冬棚的南方區域,這個時期也很難保證有足夠高的水溫提供給對蝦來正常生長。若是水溫長期低于20℃,對蝦的生長速度就很難提得起來。遇到這種大區域性的氣候原因,一般會同時出現絕大多數蝦的慢大,僅有少數飼喂管理高手或者用藥得當的養殖者才會稍好些。這種情況一般不用太過著急,因為即使氣候真的很差,只要每晚提前潑灑一些抗寒抗凍的藥物(如多糖、多維、生姜鹽水、葡萄糖、氨基酸等),還是有很大幾率頂得過去的。若有管式增氧設備,能將熱風送到水里適當調節水溫那就更好了。
2月,冬棚最危險的并非降溫,而是降溫之后的溫度回升。降溫后只要稍有回溫,白天冬棚里就會馬上悶熱起來,嚴重的會短時間形成大量的霧氣。這個悶熱和霧氣是回溫之后要特別注意和小心的。悶熱,意味著底部會出現泛底,毒素會從底部慢慢釋放出來;污染物也會加快在底部耗氧;溫度一旦合適,病菌還會飛快地繁殖。這些對于對蝦而言都是非常危險的,若是飼喂經驗不足,此時看著水溫提升,對蝦吃料變快,就拼命加料的話,往往很快就會令對蝦中毒甚至感染病菌,輕則腸炎,重則紅肝白便,時間一長自然就會引發慢大甚至偷死。此時要做的并不復雜,拼命改底即可。如果想要處理底污,可通過連用兩三次的氧化型底改(過一片、過氧化鈣粉、高鐵酸鉀片等)再配合一次到兩次生物分解型底改來處理;若是想預防病菌感染則可以連續用消毒型底改(如緩釋型二氧化氯、顆粒型四羥甲基硫酸磷等)。
說到霧氣的影響,則多是由于水里的一些有毒物質隨著增氧機的打水和表水的蒸發而發散到冬棚水體上方,有經驗的養殖戶此時一般會稍微打開冬棚頭尾,讓這些有毒的霧氣隨空氣流通散出,這樣就能減少冬棚水體的毒素積累。否則養殖戶就會發現,升溫沒幾天,水體的氨氮、亞硝酸就會慢慢升高,遇到這種情況主要注意在白天潑灑一些過一粉或二氧化氯粉(按照說明書劑量一半干撒于水表臟污處,另一半化水潑灑于池塘飼喂區域),適當氧化水體上層的有毒物質。若是霧氣不太重也可以潑些表面活性劑,降低水體表面張力,再配合一些改底和活菌產品就能比較好地預防有毒物質的積累和對對蝦的影響。
病源
病毒:蝦苗感染病毒或本身帶病毒自然會生長緩慢,常見會導致慢大的病毒有:弱毒型白斑病毒、弱毒型桃拉病毒、弱毒型肝胰細小病毒和強毒型造血及皮下組織壞死病毒。其中死亡率最低但最為明顯的光吃不長大的當屬造血及皮下組織壞死病毒了,這個病也最好辨別,前期甲殼上有細小雜亂無規則相連的斑塊,中后期有彌散性無規則的斑塊,嚴重的甚至整個甲殼上都是(這時反而鏡檢不容易鑒別了)。一般在蝦三四公分時就能鏡檢看到上述病毒的斑點或斑塊,所以對蝦一旦超過3公分,只要出現吃料異常,最好取樣鏡檢,及早發現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費。這些病至今都沒什么好的辦法處理,只能盡早排掉重新放苗。要注意的是,這些病毒具有很厲害的潛伏性(其中以白斑病毒與肝胰細小病毒潛伏性為甚),可以附著在池塘任何一個角落里,待條件合適時再大量滋生,所以清塘消毒一定要做到每個角落都不能放過。
細菌:在一些條件下霍亂弧菌、大腸桿菌、副溶血弧菌等都會慢慢影響對蝦的腸胃吸收功能,導致其生長緩慢。細菌感染引發的慢大一般可以通過靜置實驗或者做弧菌/細菌培養實驗來判斷。現在比較有效的處理方法是:連續拌喂2天~3天蛭弧菌與乳酸菌或強耗氧型芽孢菌,之后拌喂4天~5天大黃與聚維酮碘。較為嚴重的(一般慢料或慢大超過兩周以上的)可以外用幾次上述的組合(1天1次,連用2次~3次)。注意,若需外用,用藥順序與內服是相反的。即先連續潑灑2天~3天大黃聚維酮碘合劑,之后再外用蛭弧菌與乳酸菌。
管理
肥水污染:2月份這個時期水溫低,藻類難培,不可避免很多養殖戶就會多下肥。所以2月份整個市場上濫用得最多的就是肥水產品了。肥水產品頻繁過多地使用也會導致慢大。原理很簡單,過多使用肥水藥物沒被藻類完全吸收利用,或溶解到水中或沉積到池底,這些藥物不僅會增加水體可溶性有機物的含量,同時還會造成池底污染加重,增加水體底部的化學耗氧量,鹽度較低的池塘還會因為有機物的劇增影響礦物質代謝。對蝦在這種環境里生長,自然會出現慢性缺氧、蛻殼硬殼困難和慢性中毒癥狀(常見癥狀是體表分節明顯、色斑加深加重,腸道發紅、發黑)。處理這種情況的辦法是:pH偏低(低于8.2)的可2天用1次石灰,或者外用沸石粉+說明書劑量的芽孢菌,直到水色變化;pH高(超過8.2)的可先用過一,隔天再用糞鏈球菌說明書劑量來慢慢分解釋放水體和池底的營養,2天~3天一輪,直到水色變化為止。如果已經有明顯的甲殼問題或生長緩慢,還得連續3晚潑灑補鈣營養產品,刺激對蝦生長。
投餌不足:冬棚水溫偏低時對蝦吃料會變慢,一些經驗欠缺的養殖戶就干脆減掉一餐甚至兩餐,這樣做并不利于對蝦生長。大多數情況是池塘里的很大部分對蝦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和能量來抵御低溫,就逐漸減少了活動與攝食的頻率,這樣下去對蝦的生長速度就很難再升上來了,嚴重的還會出現隱性的偷死損耗。正確的做法是減量不減餐,甚至增加餐數。多餐投喂能明顯促進對蝦生長整齊度與攝食速度,若能配合一些營養和活菌藥物促進消化與誘導胃口,對蝦的餌料需求量就會穩定提高。
以上,筆者細數了造成2月冬棚養殖對蝦慢大最常見的原因。要注意的是,對蝦慢大其實很多時候是鑒別不準、處理不當拖延了真正的治療時間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環境
水化影響:低溫期的冬棚很多水化指標很難保證完全正常。最近pH偏低,水體長期偏酸就會影響水體整個生態里面礦物質的正常代謝,進而影響對蝦正常的蛻殼生長,出現慢大也就理所當然了。這種情況除了pH明顯長期低于7.5,伴隨著的常常還會有軟殼、飄殼(浮在水面的蝦殼明顯增多)、雙層殼、殼水泡(鰓部上方的甲殼腫起水泡),嚴重的還會出現褐斑和瘦肉病。其實,處理方法比較簡單,熟石灰上午使用。也可用沸石粉配合EM菌一起用,若能搭配晚上補充多礦、微元、多維等營養藥物,效果會更加的立竿見影。
遇到天氣回溫,底水上泛,若營養剛好合適就會令藻類瘋長起來,這時pH常會突然飆升,半天時間超過8.8也并不奇怪。若遇到這種情況,對蝦往往會出現明顯的慢料甚至直接停食,畢竟原來那個相對偏酸的環境一下子變得偏堿,堿性水體除影響對蝦消化功能,其對鰓部、腸道等表皮黏膜的腐蝕就不是對蝦能受得了的。所以對于那些好天之后水色突然肥起來或者水色明顯變化的池塘,首先就是檢測一下pH。若是偏高就得趕緊用有機酸和乳酸菌來調節,若是出現明顯的突升,還得適當用點氧化劑(如過氧化鈣、二氧化氯、過一等)清除部分老化藻類,抑制一下新生態藻類,等到晚上再用一次乳酸菌來降pH。
2月的低溫和溫度的不穩定也會令池塘水體生態環境處于一個非常低的代謝水平,自然就會不時出現氨氮、亞硝酸鹽、硫化物(甚至硫化氫)等污染物質的超標。這些污染物都會不同程度的影響蝦的腸胃消化功能甚至對蝦的肝功能。經過多年的一線實踐,筆者發現哪怕長期在較低含量的氨氮或亞硝酸鹽或硫化物(硫化氫)的水質中生存,對蝦的生長速度也會變得非常緩慢,理論上來講這個應該與這三種有毒物質影響了腸胃表皮黏膜從而令對蝦消化功能大大減弱,同時也阻礙了對蝦血液的營養輸送導致肌體生長發育變緩有一定關系。
處理方法,建議著重改底補菌為主。氨氮相對麻煩些,要先檢查藻相情況,若是藻相不好,或者水清或水濁藻類非常少的,可以用有機酸搭配高鐵酸鉀來直接氧化。若是鏡檢藻相正常,則可通過改底(改底一般是指連續兩次氧化型改底配合1次~2次生物分解型底改)配合芽孢加光合菌來分解。值得注意的是:一、若池水偏淡(低于5‰)同時又臨近蛻殼期,就要注意暫緩處理氨氮。因為處理氨氮的同時會有部分氨氮轉化為亞硝酸。在亞硝酸超標時降氨氮很可能會令臨近蛻殼期的淡水對蝦亞硝酸中毒導致死亡。所以這種時候要做的其實不是處理氨氮,而是先處理亞硝酸或者是預防亞硝酸的飆升。二、用藥期間,不要忘了晚上撒些顆粒氧或過氧化鈣來保證溶氧的充足。三、要降氮源污染自然也要多用一些碳源藥物(如紅糖、葡萄糖、氨基酸、腐植酸之類的),這樣處理之后降解速度才能加快。
至于亞硝酸鹽,一般可先減料一半后用紅薯粉代替減掉的一半料量同時拌喂EM菌或復合型芽孢(減少氮源排污的同時追加碳源),同時少量多次的用氧化型底改配合生物分解型底改(如兼性芽孢類底改或含糞鏈球菌的底改,按說明書最小劑量即可,也是每天上午使用)使用。再搭配睡前增氧和潑灑一些海洋紅酵母、多維、多礦和微元產品預防對蝦中毒即可。
相對前面兩個污染,硫化物就相對比較簡單了:只要pH不超過8.4,就可以傍晚時化水潑灑石灰。同時,注意氧化改底即可很好預防硫化氫中毒了。
藻毒素:藻毒素會嚴重影響蝦腸胃消化功能,并令肝臟功能衰退。嚴重的藻毒素一般會令對蝦直接大量死亡,但導致對蝦慢大的藻毒素卻往往是一些毒性比較輕微(甚至理論上無毒)的藻類產生的。而事實上,恰恰是這些微毒甚至無毒的藻類才最容易被人忽視而釀成后期嚴重的養殖病變。
相對全年養殖來講,2月冬棚養殖的藻毒素問題并不算太嚴重,這個時候大多數藻類都很難旺盛生長,只要注意藻類會否突然大量的繁殖起來或者池水突然變色或變濁即可及時用藥預防。除了常見的一些有害藻類(如藍藻、甲藻)以外,這個季節要注意的藻類還有小環藻(水色茶褐)和裸藻(水色暗綠或黑紅)。
小環藻看似是有益的硅藻(這是大多數人的認識誤區),但由于這種藻類老化速度很快,藻體偏重容易沉底,一旦出現大量死亡,很快會導致底部嚴重惡化造成底部甚至整個水體的缺氧。關鍵是一旦出現小環藻,說明水體營養和水溫等條件都已經不適合綠色藻類生長了,水體的藻相會慢慢從原來的綠藻轉為小環藻為主,這時很難用藥將水色再調回綠色,所以養殖者切忌盲目追肥,而應注意多改底解毒增氧,防止小環藻死亡壞底(水色變為茶褐色就要開始著手改底了)。
裸藻是平時的養殖也要注意的不良藻相。出現這個藻相就說明池塘底部已經嚴重污染了,水體可溶性有機物已經過剩到了一定程度。但要注意的是,此時必須處理的是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而非這個藻類。因為一旦把這個裸藻殺死,裸藻體內富集的有機物就會成幾何數量的釋放出來,不僅嚴重耗氧,惡化水質,還會直接令對蝦中毒。這個時候慢料厭食都算最輕了,經常出現的就是一殺裸藻,蝦就跟著死,而且越死越多。處理裸藻最簡單而有效的辦法是在晚上先少量多次用速效的氧化劑(過一粉、二氧化氯粉)與顆粒氧,既氧化水體可溶性有機物又可防止缺氧。一般連續氧化兩、三次(最高使用頻率是4小時~8小時1次),配合一次補菌分解,此時用兼性芽孢配上乳酸菌或糞鏈球菌較好,一直調到水質清爽不再粘稠了,裸藻就會自然慢慢減少,這個方法還可預防藍藻、甲藻以及纖毛蟲并同時利于已經慢料的蝦慢慢恢復吃料。(王維文/圖)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