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日本不卡三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毛视频

歡迎光臨中國鰻魚網

每平方米利潤170元,室內水泥池養殖這條魚有搞頭

室內水泥池養殖史氏鱘占地面積小,鱘魚在人工控制的環境內健康生長,管理方便,養殖密度大,產量高,效益好,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養殖方法。現將養殖關鍵技術介紹如下,供廣大養殖戶朋友參考。

一、水泥池建造與設施配套

1.養殖池建造  選擇土地平坦,交通、電力便利,水源充足,水質清新,不受污染,排灌方便的地方建鱘魚養殖池。新建池根據地理位置進行安排,形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均可,長方形、正方形池的四角建成半圓形,要求池中心的水流旋轉無死角。一般采用磚混結構,池壁、池底要光滑,面積不限,但為了方便管理,以1005002/只的小型池為好,可多只池配組,共建集污池和搭建大棚。池深宜11.2米,養殖時水深在80厘米左右,留出一定高度防止鱘魚跳出。利用閑置、廢棄的養鰻、養鱉等水泥池經改造養殖鱘魚也是經濟可行的。

 

2.水源與環境  鱘魚對水溫、水質、溶氧等因素要求較高,在建設鱘魚養殖場之前要對場地環境和水源進行評估,水源可利用附近河道和地下井水,事先要取水樣進行驗檢,水質、環境指標符合《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產地環境條件》(NY5361-2016)標準。

3.養殖用水處理  在建設養殖池的同時要建設生物凈化水處理池,面積視養殖池規模而定,分為沉淀池和過濾池兩個部分, 沉淀池池中掛無紡布, 用于微生物掛膜繁殖,池角一端安裝納米微孔管曝氣裝置用于增氧,池中間安裝有直徑110毫米的排污管;過濾池池底向上0.5米處鋪設預制板,上面填充1.1米厚碳酸鈣石子,石子直徑34厘米,主要用來過濾池中殘餌、魚體糞便和調節水體pH,石子上面栽種根系發達的水培植物,專門用來吸附水中有害物質,并釋放氧氣,美化環境。水循環流程為:養殖池水(通過曝氣增氧并推動池水循環)→沉淀池(部分殘餌、糞便沉淀,無紡布吸附處理部分氨氮、亞硝酸鹽)→過濾池(過濾掉剩余殘餌、糞便,微生物去除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處理之后的水經過紫外線消毒殺菌后流入養鱘池。

4.進出水裝置  在池側邊上方采用PVC圓管加閥門供水,利于水循環,池底呈鍋底形(錐底形),坡度為1%2%,最低處有帶攔魚柵的排水暗管,排水管與池外控制水位管相連,攔魚柵面積80厘米2左右,可較好地排污,排水口設在錐底部,利于排干池水。

5.搭建大棚  在整個養殖池上方應搭建大棚,一般以鋼材為骨架焊接成拱形大棚,棚面覆蓋優質塑料薄膜和遮陽網,確保牢固,防止臺風、暴雨沖塌。

 

6.配套設施  根據養殖需要,配備水車增氧機、納米微孔管曝氣裝置等增氧設施,還要配備水泵、制冷等設施。有條件的要建設水質環境遠程監測系統,對水體酸堿度、溶解氧、溫度、濁度、氨氮等參數的實時檢測。

二、魚種來源與放養

1.魚種要求  首選省級以上水產原、良種場的苗種,購苗時必須索取《苗種生產許可證》復印件和苗種檢疫證明。所選購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鰓鮮紅,體色呈黑色或黑灰色,腹部為白色,活動力強。

 

2.放養前的準備  新建池用清水浸泡脫堿半個月,為增加浸泡效果可放置稻草或麥秸浸泡,放養前23天,用刷子將魚池內壁泥苔或其他雜質沖洗掉,然后用濃度為50/3的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消毒,消毒后用清水反復沖洗,并認真檢查進排水設施,然后注入新水。

3.魚種處理與消毒  魚種宜就近購買,運輸時間最好在10小時以內,可用氧氣袋盛裝,空調車運輸。苗到達后進行緩苗處理,具體做法是:首先測量好培育池的水溫、pH值、氨氮等指標,然后將氧氣袋放在池水中,待袋內水溫接近于培育池水溫時,再拆袋投放,魚種入池12小時后用濃度2%3%的食鹽水浸泡1015分鐘,以殺滅幼魚體表寄生蟲。

 

4.放養密度  苗種放養密度為100300/2,隨著鱘魚的生長,要將不同大小的鱘魚分開,分別按150/尾、350/尾、550/尾進行分池并逐步降低密度。

三、飼料投喂與日常管理

1.飼料投喂  宜選用正規飼料廠的專用配合飼料,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  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標準。根據魚體大小選用不同蛋白質含量的飼料,50克以下的幼魚,要求蛋白質含量48%50250克,要求蛋白質含量47%40%250克以上的魚選用蛋白質含量37%的飼料。投喂量和投喂數次根據魚體的生長情況靈活掌握,個體體重在50克以下時,每日投喂5次,日投餌率10%;個體體重在50100克時,每日投喂4次,日投餌率8%;個體體重在100200克時,每日投喂4次,日投餌率6%;個體體重在200400克時,每日投喂4次,日投餌率2%;個體體重在400克以上時,每日投喂4次,日投餌率1%1.5%。每次投喂應在20分鐘內完成,投喂量以1小時之內吃完為度,飼料投喂應遵循“四定”的原則,投喂飼料后要觀察其攝食情況,若飼料很快被吃完,說明投喂不足,應適當增加投喂量;若很長時間沒吃完,則應適當減少投喂量。

2.日常管理  史氏鱘養成過程中水位應保持0.60.8米,每天早晨拔開排污管排除池底污物,每2天用軟毛刷洗刷池壁、池底一次,防止水質惡化。苗期每天換水1次,換掉池水1/2左右;以后視水質情況,每隔35天換水1次,換水量為全池的1/4,始終保持水質清新,透明度為50厘米以上。控制水溫:正常控制在2028℃,溫度過高,及時開啟水泵,抽取深井水進入蓄水池,逐步降低水溫。養殖全過程中要24小時有人值班巡視,注意觀察鱘魚的攝食狀況,水流、增氧、水溫變化及其他異常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水質調控  養殖全過程要把握好水體的各項理化指標,溶解氧控制在510毫克/升之間,溶氧少,史氏鱘的腹部黃白色的骨板變成紅色,如不及時充氧搶救會死亡;溶解氧過多,易得氣泡病。pH值應控制在6.58,偏差過大,鱘魚不能正常生長,甚至死亡。總硬度(CaCO3)50400毫克/升,過低生長不良,過高腸道疾病增多。

 

4.病害防治  苗種階段主要預防由氣單胞菌引起的出血病,每隔7天用二氧化氯等藥物進行消毒;成魚養殖階段可在餌料中定期添加大蒜素、三黃散等中藥抗菌藥物和維生素CE等,提高史氏鱘的抗應激和抗病能力。

四、關鍵點與注意事項

1.水溫控制  史氏鱘是亞冷水性魚類,理論上適宜生長水溫為1826℃,但最好能穩定在1620℃時最佳,當水溫過高或過低時,通過深井水與河水交叉使用,或采取相應的增溫或降溫措施,既能節約能源,又能達到史氏鱘生長速率最大化。

2.搭建遮陽蓬  史氏鱘屬底棲魚類,對強光有很強的回避性。陰暗的環境較符合史氏鱘的自然生態習性,有利于其生長。因此,在整個養殖池上方應搭建遮陽蓬,形成陰暗環境,夏季能避免陽光直射造成養殖池水溫升高。

3.規范養殖與管理程序  從事史氏鱘養殖必須取得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馴養繁殖許可證》。在養殖過程中,必須建立完整的養殖技術操作規范和管理制度,規范使用飼料、藥物等投入品和執行休藥期制度,加強質量檢測,確保商品魚上市符合相關質量要求,并做到生產記錄可存儲、產品流向可追溯、儲運信息可查詢。

五、實例

江蘇鹽城市鹽都區業斌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王一斌,擁有史氏鱘幼苗培育溫室320平方米,史氏鱘工廠化成魚養殖大棚45430平方米2016年購進鱘魚種20萬尾左右,養成商品鱘魚98噸,實現產值509.6萬元,利潤92萬元。(江蘇鹽城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吳慶華  潘剛)

中國鰻魚網報道

【關鍵字】:水產養殖漁業,史氏鱘魚,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