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廣州市南沙區新墾鎮某一鰻魚養殖場(圖1),土池,面積12畝,水深1.5米,4臺1.5kW葉輪式增氧機,1臺1.5kW水車式增氧機。2017年5月放養日本鰻苗4.6萬尾,規格60尾/斤。池塘平時改底較少,水色呈濃綠色。
9月4日,池塘開始出現少量鰻魚死亡,規格2尾/斤,計10余尾。
隨后每天死亡量逐漸零星增加,期間使用過兩次聚維酮碘,但效果不明顯。
9月15日,死亡量增加至100余尾,停止喂食。
9月16日,死亡100余尾。
9月17日,死亡200尾左右。
9月18日,死亡200尾左右。上午9點測得水溫30℃,溶氧6.25mg/L。病魚通常游水,趴邊(圖2、圖3),有時人靠近會快速游走,早上、傍晚7-8點居多,太陽出來后趴邊病魚減少。病魚體表發黑,粘液增多,爛鰓,鰓絲水腫,有的局部發白(圖4),輕壓鰓蓋有出血現象,部分下頜出血,鰭條充血,鏡檢鰓絲有大量血竇(圖5),可見鰓霉菌絲體(圖6),肛門發紅,肝臟偏白,有的腸道有積水(圖7、圖8)。據客戶反映,該場共有鰻魚養殖池塘12口,其中6口均有發病,有1口池塘使用某廠家產品(標注有效成分為苯扎溴銨與抗菌霉因子)后,病魚數量明顯減少。
取數尾病魚,對其肝、脾、腎、鰓分別進行細菌分離,使用普通培養基劃線培養。并分別使用95%酒精和波恩氏液對各組織進行保存,進一步進行病毒PCR檢測和組織病理切片觀察。
檢測結果顯示,各內臟組織細菌生長較少,鰓部細菌生長數量多(圖9);病毒PCR檢測,鰻鱺皰疹病毒呈陰性(圖10);組織病理切片觀察可見鰓組織淤血,多處壞死,大量血竇,可見明顯鰓霉菌絲體(圖11),發病輕的池塘,鰓霉數量較少(圖12);腸組織上皮不同程度的崩解,或可見大量淋巴細胞浸潤(圖13);肝組織輕微變性、淤血(圖14);脾未見明顯異常;頭腎輕微淤血,個別變性(圖15)。
9月20日,客戶使用聚維酮碘消毒,隨后幾天死亡數量有所減少。但9月25日后,又復發嚴重。
進入10月份水溫逐漸降低,鰻魚死亡數量也逐漸減少。高溫期控料適當的池塘,可有效控制死亡數量;如果加料過多,則死亡嚴重。
分析:1.本病例結合流行病學特征、發病癥狀和實驗室檢測結果,初步判斷是鰓霉和細菌混合感染引起鰻魚發病和死亡。
2.鰓霉病發生的環境條件還不是十分清楚,本病例發病可能與平時不重視改底、調水,底質有機質含量高有關。(利洋公司技術部張吉鵬 利洋水產藥店新墾店蔡德海 研究所一室戚瑞榮提供 2017.11.30)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