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日本不卡三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毛视频

歡迎光臨中國鰻魚網

2017年全國水產品市場成交量額雙增

隨著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2017年全國水產品市場運行穩中向好,市場成交量額雙增,漁業“減量增收”效果顯著。據可對比的58家水產品批發市場成交情況統計,2017年全國水產品累計成交量1145.12萬噸、成交額2298.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69%5.76%

一、2017年水產品市場運行特點

(一)水產品價格總體穩中有升,價格振幅小于上年

據對農業部80家定點市場水產品交易情況統計,水產品綜合平均價格穩中有升,同比漲幅1.18%。其中,海水產品綜合平均價格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淡水產品價格同比上漲2.66%,成為推動價格總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從綜合平均價月度變化來看(圖1),價格振幅7.8%,月度間最大價差1.71/公斤,較上年水平約低20%

 

1  20152017年水產品綜合平均價月度走勢

監測的49個品種中,有22個品種價格上漲,占比44.9%,其中(見表1):馬面鲀、扇貝、藍園鲹和虹鱒價格漲幅在8%以上;18個品種價格下跌,跌幅最大的是雜色蛤,同比下跌7.87%9個品種價格穩定,漲跌幅度在1%以內。(單位:元/公斤)

1  2017年漲跌幅度較大的品種

 

(二)海、淡水產品價格走勢分化,淡水魚對價格上升貢獻率最大

分類別看,海水產品綜合平均價格與上年持平,淡水產品價格同比上漲2.66%,呈現淡水產品走強、海水產品偏弱的格局。海水產品價格在一、四季度同比上漲,二、三季度同比下降;淡水產品在一至四季度均同比上漲,且二季度漲幅最高,達到4.92%(表2)。

2  一至四季度各類別產品價格同比變化幅度(%

 

2017年有6個月的價格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但由于占比重最高的淡水魚價格同比上漲幅度較大,拉動水產品價格總水平較之上年仍然有所上漲。在8大類監測品種中(表3),對水產品價格上漲做出正向貢獻的是海水甲殼類、海水頭足類、淡水魚類和淡水甲殼類,這四類產品的價格同比上漲幅度分別是2.50%0.99%2.52%4.26%。依據價格權重測算,它們對價格上升的貢獻率分別是27.1%3.1%70.7%21.5%,價格總水平受淡水魚影響最大。海水魚類、海水貝類和海水藻類產品價格有不同幅度下降,下跌幅度分別是0.23%1.12%3.39%,它們對價格上升的貢獻率均為負向,分別是-3.8%-13.3%-5.3%,起到了平抑價格的作用。淡水其它類價格平穩,與上年基本一致。

3 各品種漲跌幅度及對價格總水平的貢獻率

 

(三)價格波動與生產規律吻合,呈前漲后跌走勢

從環比價格走勢看,上半年正值養殖產品投苗期,上市量相對較少,除3月份受節后消費減弱影響,價格小幅下跌外,其他月份價格均環比上漲,4月份環比漲幅最高,達到2.9%。下半年價格持續走弱,批發價連續5個月下跌。其中,海水產品在3月份節后消費淡季和9月份各海域休漁結束時價格下跌較為明顯,環比分別下降4.28%4.53%。淡水產品受存塘減少和春夏季休漁、禁漁政策的影響,二季度上漲幅度較大,在成魚上市量少、幼魚剛剛投苗的青黃不接時期,價格漲幅最高,4月份達到5.78%

 

2  1-12月環比價格指數

二、海、淡水產品價格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

2017年海、淡水產品價格走勢分化,這種價格變化的背后原因有所不同。

淡水產品價格上漲主要受供給減少影響,淡水產品特別是淡水魚價格是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的直接體現。從產品替代性來看,淡水魚與豬肉、禽蛋、禽肉價格最為接近,相比于其他水產品來說,淡水產品與肉禽產品的替代性更強。2017年上半年豬肉、禽蛋、禽肉價格疲軟,淡水魚價格卻保持堅挺,說明價格變化的根本原因不是來自需求,而是來自于供給。一方面,國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部分不適宜水產養殖地區逐漸退出生產,湖庫網箱養殖壓縮,淡水養殖面積縮小,引起局部地區、短期內市場供給減少。另一方面,大宗淡水品種供應量增幅放緩,名優品種養殖增加,淡水養殖結構發生變化,刺激了大宗淡水魚等品種的價格上升。加上在環保成本不斷攀升的壓力下,部分養殖戶棄養,淡水魚上市量偏少,價格走高。但從上漲幅度來看,淡水產品價格有很大部分原因應歸結于補漲因素。在人工、塘租費用不斷增長的情況下,2014年、2015年淡水魚價格持續低迷,總體緩慢下跌,養殖收益不佳,部分養殖戶調減相應養殖品種,價格上升是市場對供給減少的一種自然反應。

海水產品價格平穩出乎預期,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2017年農業氣候條件相對較好,有利于海水養殖生產。2017年干旱、洪澇、低溫凍害、風雹、臺風等影響總體偏輕。農業干旱發生范圍小、影響程度低,為近10年來的偏輕水平;汛期強降水日數、累計雨量也少于上年同期;對沿海水產養殖影響較大的臺風也與近五年同期均值相比明顯偏輕。有利的氣候條件減少了水產養殖損失,保障了海水養殖順利開展。二是休漁期延長和環境治理成效初顯。2017年農業部調整完善了伏季休漁和長江禁漁制度,還組織了代號“亮劍2017”的系列漁政專項執法行動。在伏季休漁期延長和執法力度加強的雙重作用下,海洋漁業資源狀況明顯好于以前。與5月份休漁剛開始時比較,8月份黃渤海區的漁業資源總密度增加了1.9倍,東海區增加3.5倍,南海區增加0.7倍;與上年同期相比,黃渤海區增加了130%,東海區增加了30%,南海區增加了24%,三大海區的小黃魚、帶魚等傳統經濟魚類資源密度同比明顯增加,尤其是東海區傳統經濟魚類資源密度占總資源密度超過了80%。低價經濟魚產量的增加對海水產品價格水平起到顯著的平抑作用。三是遠洋捕撈海產品自食率提高和進口水產品增加對國內價格產生影響。隨著國人消費能力增強,水產品需求增加,目前越來越多的遠洋捕撈海產品被運回國內銷售,據了解,當前凍魚約有40%60%運回國內消費。水產品進口稅率也在不斷下調。2017年金槍魚、北極蝦、帶魚、帝王蟹等多類海鮮產品進口稅率降低了一半以上,部分高檔水產品進口關稅甚至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隨著水產品進口量的增加,國內海水產品價格也受到了一定抑制。

三、市場走勢預測

2018年市場走勢來看,水產品供給的基本面沒有太大變化,價格預計有進一步上升空間。這一結論主要基于以下幾方面考慮:一是在淡水養殖面積難有增長的背景下,大宗水產品供應量增幅放緩的趨勢已定。二是從環境成本來看,2017年下半年,繼環保風暴之后,海洋督查風暴繼續來襲。海洋督查風暴是環保風暴的延續,海洋督查風暴重點督查的領域是填海占海。在環境壓力下,未來水產養殖業的處境會更加困難,環境成本有進一步上升趨勢。三是隨著進口產品增加,國內水產品價格的上漲壓力會有一定緩解。在2018年關稅調整方案中,中國與東盟、巴基斯坦、韓國、冰島、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進口關稅在原最惠國稅率基礎上進一步降低,甚至繼續零關稅,這將進一步刺激食用水產品進口。因此,在國內供給總體縮減、環境成本不斷上升、外來產品部分替代的背景下,預計2018年水產品價格或呈現溫和上升的態勢。

中國鰻魚網報道

【關鍵字】:水產養殖漁業2017年,水產品,市場交易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