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沿海地區,有很多小海鮮以“蟲”的形態存在,雖然看上去可能“難以下咽”,但在當地,烹制之后常被視為珍饈。今天,海鮮海南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可以吃的海鮮之“蟲”。
在我國沿海地區,有很多小海鮮以“蟲”的形態存在,雖然看上去可能“難以下咽”,但在當地,烹制之后常被視為珍饈。今天,海鮮海南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可以吃的海鮮之“蟲”。
沙蟲:因對生長環境十分敏感,被譽為環境標志生物
沙蟲又叫沙腸蟲,學名為“方格星蟲”,是一種非常美味的海鮮品種,生長在沿海灘涂。因為對生長環境的質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則不能成活,因而有“環境標志生物”之稱。
沙蟲外觀長兩寸左右,狀若蘆芽,是一種高蛋白的補品。它的形狀很像一根腸子,呈長筒形。沙蟲雖然沒有海參、魚翅、鮑魚的名貴,但味道鮮美脆嫩,為海參、魚翅所不及。
沙蟲
沙蟲盛產于我國北部灣的北海市、湛江市等地。在目前盛產沙蟲的海域,以廣西北海市出的沙蟲為上佳,儋州的光村灘涂資源豐富,盛產沙蟲。出產的沙蟲以個體適中、肉質肥厚脆嫩而聞名。據當地漁民介紹,在大月亮的晚上,沙蟲浮到淺海水面交配時所捕撈的為最佳。
漁民采挖沙蟲
沙蟲鮮美,如何烹制美味佳肴?
沙蟲做法有很多種、鮮食可煲湯、煮粥、爆炒、配蒜蓉粉絲蒸等等,其中“三色沙蟲”已經成為海南的知名菜肴。干制后,炸、炒、燉、燴、煮湯均可。營養價值高,在市場上十分暢銷。
三色沙蟲
新鮮的沙蟲,可用一根小木簽將沙蟲腹部刺破,將腹內的沙土及內臟清洗干凈,再反復用清水將表面的滑漿洗凈,佐以蔥姜,以大火快炒,色白如雪,入口香脆帶甜,保有一些咬勁,堪稱稀珍。
在清洗沙蟲時,一定要將它腹內沙腸切掉,否則難以入口。如果是沙蟲干的話,一定要先把沙蟲剪成小條狀,用鍋炒過,炒時要不斷翻動,發現有夠火候的就夾出來,放入清水里泡一會,這樣既可以把沙子清除,又可以將沙蟲本身的香味炒出來。只有炒過的沙蟲,吃起來才會有沙蟲的味道。
禾蟲:盛產于珠三角,以腐爛的禾根為食
禾蟲,學名“疣吻沙蠶”,屬環節動物,多毛類,是水生動物,形長似蜈蚣。其色金黃帶紅雜綠,蟲身豐腴,含漿飽滿,行動緩慢,樣子可怕,多棲身于咸淡水之交的稻田表土層里,以禾、植物為食,身長3-4厘米,通體粉紅色,有時又變成乳黃色或綠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盛產于珠江三角洲,以腐爛的禾根為食。
禾蟲
禾蟲生長的季節性很強,新會禾蟲每年只有在農歷的三月、四月和八月的初一、十五大潮時才出來。禾蟲出造時,密密麻麻地浮游在河涌的水面,頗為壯觀。農民守侯在河涌的出口處,抓緊時機捕撈。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時一次可捕撈數百斤禾蟲,用農艇滿載而歸。自從農田施用農藥后,禾蟲逐漸減少?,F在加強對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新會的禾蟲有所增加,但還是不多,而且價錢昂貴?,F在有的地方用人工養殖禾蟲。分布于珠江口各地咸淡水交界處的稻田、淤泥中,繁殖時才出泥面。
《本草綱目拾遺》中寫道:“禾蟲,閩、廣、浙沿海濱多有之,形如蚯蚓,閩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餉客為饈,云食之補脾健胃”。產地中,以珠海斗門區的禾蟲最為正宗,2018年6月珠海斗門蓮洲鎮被授予“中國禾蟲之鄉”的美譽。當地居民有撈禾蟲的傳統,每年的五月和九月兩季,人們會在夜晚拿著手電筒和大網去草灘上捕禾蟲,場面熱鬧非凡。五月的禾蟲稱為“荔枝蟲”,九月收獲的稱“秋蟲”。
禾蟲的常見吃法
禾蟲可蒸可燉,可煎可炸,或焦香可口,或清甜香滑。制成佳肴,清香鮮美,嫩滑甘香。烹制禾蟲的方法很多,只要加上姜、蔥、油、鹽,蒸、炒、煲、燉、焗都可以制成味美可口的佳肴,也可以腌成咸禾蟲或曬禾蟲干,還可以搗爛制成禾蟲醬。
燒禾蟲是廣東省傳統的漢族名菜,屬于粵菜系。此菜質軟味香,營養豐富,是許多廣東人喜愛的珍饈。
燒禾蟲
據悉,燒禾蟲程序如下,先將生油往禾蟲盆中淋,稍后放入鹽粉,鹽粉所到之處,禾蟲隨即爆漿而亡,此后加入雞蛋、新會陳皮,欖豉,入爐蒸熟,蒸具必須用瓦缽,蒸熟的禾蟲稍涼后再連缽烘烤,然后就散發出一陣奇香。
雖然禾蟲在珠江三角洲一向被視作盤中佳肴,受到眾多食客的青睞,但要說服外省的老友吃禾蟲還是有一點難度的。
海腸:膠東半島坊間流傳的提鮮“神器”
海腸,學名單環刺螠,俗名海腸、海腸子。是一種長圓筒形的環節動物,渾身無毛刺,淺黃色。分布于俄羅斯、日本、朝鮮和我國渤海灣等,是中國北方沿海泥沙岸潮間帶下區及潮下帶淺水區底棲生物的常見種,主要分布在黃海、渤海沿岸的威海市、煙臺、青島等地,山東膠東地區是我國海腸的最大產地,也有報道稱在福建廈門海域也有發現。季節性強,只有在春天風浪大時才能捕得。目前已有人工養殖。
海腸
海腸的常見吃法
在中國,海腸是魯菜中的重要原料,它的烹調方法也很多,用海腸配以頭刀韭菜制作的“韭菜海腸”是膠東名菜,此外“干海腸”、“氽海腸湯”、“肉末海腸”等都是很有地方特色的菜肴。鮮海腸子還可調制水餃、包子餡等。
韭菜炒海腸
撈汁海腸
在韓國料理中,多以殺生的烹調方法加工海腸。用剪刀將海腸兩頭帶刺的部分剪掉,把內臟和血液洗凈,再配以新鮮的蔬菜,蘸著香油、食鹽等調料食。
生食海腸
關于海腸的鮮,在膠東還流傳著一些故事,筆者當年在青島也有聽說過。
相傳,在清朝末年,一位山東膠東地區的御廚做的菜總比別人鮮美,秘方為何誰也猜不透。廚師年老,收拾細軟還鄉,才向眾人揭開謎底:每年冬天,御廚都要返鄉度歲,他就采買大量海腸,將它們焙干,碾成粉末,帶回京城。他把這些細粉末藏在大巾子里,做好菜往上一端的時候就趁機撒上一點兒,味道十分鮮美。當時沒有味精味素之類,這海腸粉就充當了味精,用來提鮮。
故事的真實性已無從考究,但每每有外省賓客到膠東做客,席上品嘗海腸菜肴時,這段故事常被提及,足見當地對海腸鮮美的認可。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