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魚具有生長快、產量高、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等特點,故享有“水中人參”,長期以來我國成鰻養殖區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等南部沿海地區。那么,養殖鰻魚都有哪些場地和環境要求呢?鰻魚養殖過程中的疾病如何防治?接下來小編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下!
鰻魚養殖的場地選擇和鰻池設計 及鰻魚養殖過程中常見疾病的防治
一、養殖場條件
1.水源:平原地區以河、湖水為主,山區以溪水、泉水為主。最好要有地下水,以便于提取深井水備用。養殖場的耗水量很大,因此水量一定要充足,一般養成1千克食用鰻需水約25立方米,因此在設計中以其為基礎。適宜的水質是pH值7~8,透明度20厘米以上,無工業污水危害。
2.電源:養殖場需充足的電源,一般每畝鰻池需配備1千瓦動力的增氧機。一個年產100噸食用鰻的養鰻場,至少需要150千伏安變壓器一臺,而且要保證常年不停電。
3.其他:建場土質以壤土為最佳,地形要求平整,氣候溫暖,若能利用熱電廠的溫排水或溫泉水,則效益更為明顯,此外要求水陸交通方便,以便運輸飼料和商品鰻。
鰻魚養殖的場地選擇和鰻池設計 及鰻魚養殖過程中常見疾病的防治
二、養鰻池設計
我國目前常見的養鰻池有露天靜水式和余熱溫流水式兩種,其建池要點如下:
1.露天靜水式養鰻池:利用河、湖、庫及地下水等自然水作為水源,建池成本低,耗電少,但產量較低,一般畝產僅1~2噸,這是我國目前主要養殖方式,一般鰻場規模在50畝水面。其鰻池按鰻魚不同規格分級飼養,通常分一、二、三級和食用鰻池四種。其池形通常為圓形或橢圓形,注排水口交叉相對,設置防逃設施,并選擇向陽背風的池邊搭設食棚。
2.溫流水式養鰻池:要求水溫控制在鰻鱺生長最適水溫27℃左右,并進行流水養殖,其優點是病害少,生長快,單產高,是目前較先進的養殖法。
鰻魚養殖首要就是環境條件,其次是養殖過程中常常因管理不善而出現的疾病,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鰻魚的常見疾病及防治措施吧!
鰻魚養殖的場地選擇和鰻池設計 及鰻魚養殖過程中常見疾病的防治
三、鰻魚常見疾病及防治
1、凹凸病
【發病癥狀】病原體為匹里蟲,是一種微孢子蟲,寄生在鰻魚的肌肉里,使兩側肌肉變形,呈不規則的凹,流行溫度15-30℃,5-50克的鰻魚易感染。
【防治方法】①養殖池徹底消毒,病鰻挑揀深埋或燒毀,以防傳染。②每噸鰻魚每天投喂煙曲霉素50克,連續20天。
2、爛尾病
【發病癥狀】爛尾病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癥狀表現為皮膚脫落、潰爛,可發生在屬部、胸部、嘴、頸部等處,患病鰻浮于水面游動無力,潰爛部位呈赤褐色,嚴重時尾鰭爛斷,露出紅色骨肉,一年間春夏秋三季發生較多,冬季較少,主要發生于黑仔和鰻種,100克以上的成鰻較少發生。
【防治方法】①苗種選別,轉運投放時應小心操作,防止皮膚損傷,過池投放時應把病死鰻除去,防止病鰻帶菌到新池。②鰻苗轉投新池前要用呋喃劑或2%-3%食鹽水、1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洗。③20-30毫克/升福爾馬林和3-5毫克/升呋喃唑酮藥浴12小時。④內服抗菌藥物(同赤鰭病)。
3、腸炎
【發病癥狀】由腸道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生往往是過食、飼料變質、投喂無規律、水質差、池水溶氧量低等誘因引起的,發生腸炎的鰻魚食欲減少,下痢(在池水中可見膠凍樣糞便),病死鰻肛門周圍發紅,胰臟發炎,并有惡臭,體表、鰭充血,多發生于中成鰻。
【防治方法】①飼養過程應堅持“四定”投喂,加強水質管理,合理控制投放密度,增加增氧機的配套。②在發病池塘,飼料量要適當減少,飼料中減少或停止加進魚油。③用土霉素、氯霉素、磺胺脒、呋喃唑酮拌飼料內服效果很好。
4、車輪蟲病
【發病癥狀】由車輪蟲寄生引起,屬寄生蟲病,車輪蟲長期寄生于鰓、體表,吸食鰓及體表的表皮細胞,使鰻體表黏液分泌增加,被寄生的鰻魚攝食不良,活力降低,易并發其他疾病。
【防治方法】發生的池塘用2毫克/升亞甲基藍全池潑灑,反復多次。也可用0.2-0.4毫克/升敵百蟲溶液,25-30毫克/升福爾馬林溶液全池潑灑,也有一定的效果。徹底清池消毒也是預防車輪蟲病發生的重要措施。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