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癥狀
感染野田村病毒的病蝦多在池塘上層水(距離水面5-10cm)游水,身體微紅,活力差,空腸空胃。感染病毒未發病的蝦表現為生長緩慢。
二、對蝦野田村病毒病的流行特點
從現有調查結果來看目前該病主要在福建、粵東地區流行,主要是每年的10-11月及次年的2-3月發病。水溫在22-28℃多發,最適發病水溫為24℃左右,超過28℃,感染的南美白對蝦不再發病,表現為帶毒,帶毒蝦生長緩慢。發病規格多為養殖60天左右,80-120頭/斤的蝦易發病。目前主要發生在福建的東山、詔安、漳浦以及汕頭、汕尾的高位池和硬池。2016年的以上地區的高位池和硬池的池塘發病率約為80%,2017年約為70% 一般發病后5天左右達到死亡高峰,發病池塘對蝦死亡率一般40%,嚴重的死亡率高達80%以上。一旦發病,養殖戶都選擇馬上賣蝦。
調查發現該病傳染性極強,一個養殖場一旦有一口池塘發病,就會一口接一口發病,具有明顯的傳染性,且呈暴發性死亡。通過我們對發病養殖池藻類、原生動物、野雜蟹、豐年蟲等的檢測發現,豐年蟲對蝦野田村病毒呈陽性,且病毒粒子含量高(PCR檢測條帶亮)。投喂豐年蟲的池塘對蝦發病率高,發病蝦也檢測到相同的對蝦野田村病毒,且檢出率高;沒有投喂豐年蟲的僅僅是個別養殖池零星發病。因此,豐年蟲可能是對蝦野田村病毒傳播的傳染源或媒介生物。豐年蟲作為南美白對蝦的餌料生物,可能通過攝食傳播。目前調查發現直接使用外海水的養殖池塘發病率較高,是否有水源等其它傳播方式尚不得知。
水變、應激、缺氧、氣泡病會誘發該病的發生,發病后繼發弧菌感染和亂用藥物會加重死亡。
三、防控建議
根據目前該病在福建、粵東的具體流行情況,建議加強以下方面的防控。
1、設置蓄水池,養殖用水經過蓄水池消毒處理,再經過砂濾處理再使用。
2、據檢測,豐年蟲攜帶病毒,因此在養殖過程中,不投喂或減少豐年蟲等活餌的使用。
3、該病傳染性極強,一旦發病,避免發病池和未發病池水源接觸,避免池塘工具未經消毒交叉使用。
4、加強對親蝦、蝦苗的病毒檢測,杜絕從苗種帶入;養殖過程中定期檢測,一旦發現病毒,及時處理。
5、發病后防止細菌繼發感染加重死亡,減少刺激性藥物的使用;定期調水改底,穩定水質,防水變、防缺氧。
6、定期投喂“LY-生命素”、“營養快線”等免疫增強劑,提高蝦自身抵抗力。
南美白對蝦野田村病毒檢出率增加,提醒加強檢測和防控
研究所利用(RT-)PCR檢測方法,對各地利洋水產藥店收集的發生急性偷死池塘的發病南美白對蝦以及到藥店采集的發生急性偷死池塘的南美白對蝦進行了白斑癥病毒(WSSV)、傳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壞死病毒(IHHNV)、對蝦桿狀病毒(BP)、肝胰腺細小病毒(HPV)、蝦肝腸胞蟲(EHP)、桃拉病毒(TSV)、黃頭病毒(YHV)、傳染性肌肉壞死病毒(IMNV)、虹彩病毒(IV)及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等的檢測,其中到藥店共采集1個急性偷死池塘的18尾蝦,其中14尾蝦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呈陽性,陽性檢出率為77.78%;從福建、廣東、海南地區的利洋水產藥店共收集30個急性偷死池塘的121尾蝦,其中50尾蝦樣CMNV呈陽性,陽性檢出率為41.32%,藥店收集4個未發病的養殖池塘的19尾蝦未檢出CMNV陽性。
我們從2014年年底開始對偷死野田村病毒進行檢測,一直未檢測出陽性,2017年2月從福建地區檢測出首例陽性后,開始對從廣東和海南地區收集的發生急性偷死池塘的南美白對蝦進行跟蹤檢測,從這兩個省分別檢出4尾和1尾偷死野田村病毒陽性蝦。
偷死野田村病毒是近年來新發現的南美白對蝦的一種病原體。中科院黃海所的科研人員通過通過組織病理學、人工感染實驗、疑似病原基因進化分析、病毒分離純化和熒光原位雜交等研究手段,初步認定其屬于偷死病病原之一。但是目前偷死野田村病毒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以及對我國養殖對蝦的危害程度還不是十分清楚,也沒有針對該病的有效治療措施,因此有必要對該病加強檢測并提前防控。
鑒于目前野田村病毒的高檢出率,提醒大家
1、加強對養殖南美白對蝦的檢測,一旦發現有偷死野田村病毒感染,及時做相應處理;
2、加強對種苗的檢測,防止偷死野田村病毒從苗種攜帶傳播;
3、加強對南美白對蝦餌料生物(如豐年蟲)等的檢測,防止偷死野田村病毒由餌料生物帶入感染;
4、保持養殖環境穩定,增強免疫,提高蝦體抵抗力。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