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魚,這一生物界中的獨特存在,自古以來便超越了動物的范疇,古今中外都有許多關于它的動人故事。從古老文獻記載到日常餐桌菜肴,從街巷間的口耳相傳至深入人心的民俗信仰,鰻魚的故事如同一首流淌不息的史詩,在世界各地都書寫著豐富多彩的文化畫卷。
鰻魚文化
《藥食同源》之鰻治肺癆
鰻鱺的名稱,最早見之于漢代許愼《說文解字》,“鰻,魚名,從魚曼聲。鱺,但名,從魚麗聲。”
古代又稱鰻鱺為白蟬或蛇魚。蟬,古通鱔,白蟬即白鱔。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鰻鱺之所以有這些異稱,是因為它們形狀相似。宋代學者蘇頸在《圖經本草》中說:“鰻鱺所在有之,似鱔而腹大,青黃色。”陸細《埤雅》中說:“鰻無鱗甲,白腹,似鱔而大青黃色。”
藥食同源,健康同行。從神農嘗百草開始,中醫就有著“藥食同源”之說,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人們在得到美食享受的同時,又可防病治病、強身健體。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飲食與醫藥文化中,鰻魚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和豐富的營養成分,被譽為“水中人參”、“軟黃金”,成為藥食同源的典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鰻魚的世界,探索它如何以其獨特的魅力,在《本草綱目》等古代醫學典籍中留下治療肺癆(肺結核)的經典傳奇。
鰻魚的藥用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唐宋時期,中醫就已發現其補虛養血、治陰虛肺癆的功效。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其巨著《本草綱目》中,詳細記載了鰻魚的藥用價值,并講述了一段“鰻魚治癆”的傳奇故事。
宋代徐鉉(916一991)在《稽神錄》中曾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人病勞穄,相傳死者數人,取病者置棺中,棄于江以絕害,流至金山,漁人引起開視,乃一女子,猶活,取置漁舍,每以鰻鱺食之,遂愈,因為漁人之妻。”“鰻魚愈癆”的故事從此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這段記載意味著我國古代早就知道鰻鱺是可以作為藥物治病的,同時它還是一種大有益于人體的補品。自此,補五臟虛損,治陰虛肺癆,常食鰻魚對增強免疫力大有裨益的藥典經句流傳至今。
《道藏》云:鰻魚性平,味甘,具有抗結核之功效是虛弱、久病、貧血、肺結核患者的良好營養品。
《本草述鉤元》清·楊時泰 鰻鱺魚即白鱔也。似鱔而腹大。背有肉鬣連尾。無鱗有舌。腹白。脂膏最多。背有黃金絲鰻鱺。味甘。氣平寒。有小毒。(常與水蛇同穴)治傳尸疰氣勞損。暖腰膝起陽。
《日華子》日:此魚雖有毒,以五味煮食,能補五臟虛損,勞傷不足。時珍曰:鰻鱺所主諸病,其功專在殺蟲去風耳。與蛇同類,故主治近之。
肺結核作為一種消耗性疾病,患者需要大量的營養支持來增強體質,抵抗病菌。鰻魚因其豐富的營養成分,成為肺結核患者的理想食品。雖然鰻魚本身不能直接殺滅結核桿菌,但它能通過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陰虛癥狀,間接促進病情的好轉。
據《護理報》報道,鰻魚的營養成分比鱸魚、雞肉、牛肉等高得多,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含量更是陸上動物所不能相比的。科學研究表明,鰻魚具有補虛養血、祛濕、抗癆等功效,是久病、虛弱、貧血、肺結核等病人的良好營養品。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鰻魚富含DHA、EPA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維生素A、D、E和多種礦物質,是名副其實的“營養寶庫”。這些成分在增強免疫力、預防心血管疾病、促進腦部發育等方面具有顯著作用。DHA與EPA:被譽為“腦黃金”的DHA和EPA,在鰻魚中的含量遠高于其他海鮮和肉類,對預防心血管疾病、促進嬰幼兒智力發育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鰻魚中的西河洛克蛋白等成分,還具有強精壯腎、祛風殺蟲的功效,對于久病體虛、神經衰弱等患者也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資料來源:
《中國古籍中有關鰻鱺的記述》洪黎民 汪子春《中國科技史料》第十一卷(1990)第三期
《道藏》中的鰻魚文化——鰻魚藥用價值 楊子 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
《鰻魚與結核》江西省胸科醫院科普
鰻魚,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和豐富的營養成分,成為藥食同源的典范。在《本草綱目》等古代醫學典籍中,鰻魚治療肺癆的傳奇故事,更是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醫學遺產。今天,我們不僅要珍惜這份遺產,更要將其發揚光大,讓更多人了解鰻魚的藥用價值和文化內涵。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更加強壯。
在鰻文化的長河中,尚有許多璀璨奪目的故事等待我們去探尋。關于這條繁衍千年的古老魚種,還有哪些精彩故事?鰻游古今,尋溯千年,我們下期見~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