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長的海岸線,蜿蜒成一道美麗的彩虹,鑲嵌在海峽西岸的邊緣。同廈門一樣,東臨臺灣海峽的寧德市擁有豐富的海洋和水產資源,特別是“大黃魚”馳名遐邇。因此,寧德素有“中國大黃魚之鄉”的美稱。
由“滿城遍地黃金魚”,到野生黃魚“芳蹤難免”,到人工育苗的歷史性突破,再到養殖密集尋求創新變革……對海西沿海的一些市民來說,大黃魚的“前世今生”不僅牽引了幾代人的記憶,也成為一個符號,承載了海西漁業文化變遷的一個夢。
作為海西20城大型策劃報道的一站,本報特派記者日前走進寧德,探訪這里的大黃魚養殖基地。
占全國7成黃魚市場
抵達寧德當日下午,福建省普降暴雨,寧德的雨則有些許“溫柔”,正如這座城市的清透與秀朗。走入寧德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長葉國秋聽說特派記者來自廈門,會心一笑:“看到你們來有親切感,寧德與廈門的水產市場一脈相連,廈門市場上10條大黃魚可能有9條都是‘寧德籍’的呢。”
葉科長此言非虛,此前記者在廈門水產市場調查了解到,廈門的大黃魚幾乎都來自寧德。此外,寧德大黃魚還占有全國70%以上的黃魚市場。去年,寧德全市漁業總產值達73.2萬噸,以大黃魚為代表的海產品出口2萬噸,創匯6.28億元。
據葉科長介紹,目前寧德三都澳大黃魚養殖基地中有不少廈門企業。早在上世紀90年代,廈門西海域退出養殖,許多產量大的養殖企業就轉移到寧德。如今,這些養殖戶不斷壯大,有些還成了“行業巨頭”,有些在寧德、廈門兩地都有駐點。同時,寧德本地的養殖企業,很多都在廈門開了專賣店。
寧德漁排再現“鷺島印象”
次日,特派記者隨同漁業人員來到三都澳大黃魚養殖基地。乘坐漁船擺渡來到養殖戶的漁排上,只見漁排似整片“網格”罩在海面上,如同海上長街,令人心生壯闊之感。
踏著漁排沒走多久,就看見許多白鷺,在漁排附近飛舞。不一會,這些的白色精靈棲息下來,連成一片,讓人感到“神回廈門”的奇妙。
“養殖黃魚的飼料多為雜魚蝦,這些白鷺主要是來覓食的。”當地的養殖戶爭相向記者介紹:“這些白鷺十分可愛,且不貪婪,它們在漁排附近飛,大家都覺得很祥瑞。”
記者隨機走進一處規模較大的“漁排網”,這家名為“龍騰水產養殖公司”的總經理張功成介紹,十多年前,他們團隊在廈門五緣灣水域附近發展養殖,面臨產業轉移后,他們到各處考察,最終選擇在寧德扎根。這些年,公司不斷壯大,年產值過億元。如今,公司的董事長在寧德有事業,在廈門也有房子,每年有很長時間,他與妻子都生活在廈門。
據了解,在三都澳從事養殖的人員來自全國各地,上下游的相關企業也很多。此外,大黃魚養殖還解決了就業問題,據統計,當地漁民人均收入比農民高出19%左右。
深水網箱有望恢復“野味”
三都澳作為大黃魚回游的聚集地,曾經隨處可見魚群。然而由于濫捕濫撈,上世紀80年代初,野生大黃魚資源已近枯竭。
記者從漁民口中獲知,直到1985年,“大黃魚之父”劉家富成功創新了人工育苗技術,大黃魚才逐漸進入批量生產,市場上的大黃魚才又多了起來。然而,網箱養殖的大黃魚味道遠不如野生黃魚鮮美。
痛定思痛的寧德人開始行動。記者從漁業部門獲悉,在三都澳將興建“大黃魚博物館”。同時,有11家養殖企業將深水大網箱投入較遠海域,模擬出類似于野生黃魚的生存環境,有望批量培育出與野生大黃魚品質接近的產品。
相信,不久的將來,廈門乃至全省全國的水產市場上,寧德大黃魚將再次充滿生機勃勃的“野性”味道。
中國鰻魚網(hzqizhen.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